第1772章 代銷(第2/2頁)

“你是說到我心裏去了,要不是惦記胤天將來在局裏吃虧,影響了小艷的家庭生活,我才不會這麽坐視這幫蠹蟲橫行。”

“也不知道這遠達是怎麽賺錢的,”趙明博有點受不了這二位了,心說大家都不是外人,就不要這樣了吧?“軸承賣不動,天南軸承廠效益這麽差,他們怎麽就能賺了錢呢?”

“再賣不動,軸承也是有人買的,”難得地,田甜接話了,她做新聞的,類似的事情遇到過,也就不難推斷出遠達是怎麽做生意的了。

“他們既然有關系,從廠裏以低於成本價的價格拿到貨,稍微加一點就能賣,甚至比出廠價還低……在定價權上,國有企業控制得還是比較死的,又有廠裏人通風報信,甚至能直接領人到遠達去購貨,用我同事的說法,這叫銷售二部,當然效益不會差了。”

“倒也是,”趙明博點點頭,他是警察,熟人遍素波,也認識天南軸承廠幾個人,剛才沒主動出面幫小鐘擺平事情,只是因為他接觸的圈子層次不夠高,難以插手罷了。

他沒資格像陳太忠那樣收拾遠達,但是說一點數據還是沒問題的,“反正每年軸承廠銷售額十來個億,漏那麽一兩個億出去,不算特別過分。”

“哼,怪不得這個公司不敢往大裏注冊,”王啟斌聽得就是一聲冷哼,“這顯然不是偷稅漏稅那麽簡單的問題。”

不管遠達在軸承廠有多麽大能,辛雙林在廠裏多麽吃得開,可是見不得光的事情,終究是見不得光的,那麽,低調一點也是必然的了。

三個男人說的時候,田甜摸出手機打了一個電話,掛掉電話正好插嘴,“陳主任,曉莉做過一期調查……”

她說的曉莉,自然是《天南商報》的記者劉曉莉,自從她安然無恙地自“被精神病”案脫身,並且成功地揭露戒毒中心販毒案之後,就成了商報的頭牌名記,老總見了她都要客客氣氣的,生恐劉記者惱了之後憤而離職。

這也是民辦報紙的悲哀了,你解決不了人家的編制問題,也不能提供給人家更寬廣的舞台,又不能通過行政命令來約束人身自由,所以手下一旦有扛得住事兒的名記者冒頭,有的是媒體來搶。

劉曉莉前一陣做過關於“三角債”的系列分析報道——這也屬於商報的報導範圍,只是,由於挖掘得越來越深,矛頭隱隱地指向政府了,結果有人找到《天南商報》給出了警告,老總苦口婆心地給她做工作,這個系列最終才無疾而終。

但是她手上還是有不少素材的,對天南軸承廠也有一些相關資料,比如說,給軸承廠供應原材料或者設備設施的商家,很多時候就拿不到貨款,拖得乙方直吐血。

不過有些有辦法的乙方,能找出變通的法子,那就是頂賬——既然錢緊那我不要錢了,你不是軸承賣不動嗎?頂給我軸承好了。

頂賬的軸承,未必都是按出廠價走,視關系的遠近,有人頂賬的價格甚至是市場價,就這樣,他還得謝天謝地——有多少人想頂賬,人家廠裏都不答應呢,肯讓你頂賬已經很給面子了。

當然,軸承種類眾多,有俏銷的有滯銷的,這就是細節問題了這裏不做探討,總之,乙方本來是想賺錢的,有利潤空間的話,頂賬也不失為一條路子,將手裏的軸承便宜銷售出去,貨款不就回來了?運作得好了,不但能保本沒準還可以賺出開銷的費用來。

不過,天南軸承廠是專做軸承的,名氣相當地大,他們自己的貨都銷售不動,那些乙方又不是做這個的,專業不對口渠道不暢通,拿到軸承怎麽能賣出去也是個問題。

劉曉莉了解到這個環節的時候,發現那有關系的乙方,能通過天南軸承廠的某些人,把手上積壓的軸承賣了,他們甚至不需要把貨提出軸承廠倉庫,手裏攥著提貨單就行,過一段時間,自然有人去提貨——倉庫是認單子不認人的。

不過,她的了解也就到這裏為止了,因為接下來,就超出三角債的範疇了,而且也沒什麽文章可做了——左右不過是那些銷售人員拿了乙方的高額返點,先賣外人的,再賣廠裏的唄。

無非是個別人的職業操守不夠好,這不具備多麽強的社會意義,她是這麽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