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9章 理念沖突(第2/2頁)

切,不就是想拉近關系讓我幫你說話嗎?陳太忠心裏是明鏡兒一般地清楚,可偏偏地就是這股氣兒不順,我不行?我倒是要看看誰喝酒不行。

其實這就是對了緣分,換個他不對眼的主兒,那他心裏想的肯定是——一邊兒去,哥們兒能不能喝,用得著向你證明嗎?你配我證明嗎?

閑話少說,有了這個開頭,那接下來的溝通,必然是順暢無比的,在晚上喝酒的時候,杜市長終於向年輕自己三十歲的駐歐辦主任吐露了事情經過——事實上,這也是某人好奇心發作,想了解一下,別以為副市長就牛逼,這不在他想不想說,而是在於年輕人想不想聽。

事情並不復雜,用黃漢祥的話說就是,“其實政府裏也就那麽點破事兒”,杜市長一直分管工業,前文說過,正林這幾年民營企業發展得很紅火,尤其是小紙箱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成了一個擁有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行業,而且影響力輻射周邊幾省。

什麽產品都是怕上規模,紙箱包裝雖然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含量低利潤也不高,但是只要上了規模,形成了產業鏈細化了分工,所有環節的成本都可以降到最低,這就是別人無法比擬的優勢。

正林是個以農副產品為主的偏僻山區,正是因為如此,它也是革命老區,“正林縱隊”那可是赫赫有名的——鳳凰的天下正林的黨,那話也不是白講的。

除了三線建設的兩個帶編號的廠子,以前正林的工業,不管是輕工業還是重工業,都是慘不忍睹,現在自發地形成了這麽個產業,那也真的是矮子裏面拔將軍了,當然,這跟杜市長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憑良心說,這個產業擱到別的地區,真的不算什麽,擱到鳳凰的話,利潤未必及得上金烏或者陰平這麽一個小縣區的工業生產的利潤——這倆縣區一個有鋁一個有煤,都是很了不得的。

可是對正林而言,這就是劃時代的創舉了,杜和平也可以自豪地大叫一聲,我這分管工業的副市長,終於搞出來一個天南省的龍頭產業——不但如此,我自己的手頭也寬松了一點。

他覺得這都是自己的功勞,可那時的常務副市長葛某並不這麽看,麻痹的你姓杜的你不要貪天之功,要不是市政府給你優惠政策,又對那些汙染產生的問題視而不見,你覺得這個產業能發展到這一步嗎?

葛市長是正林的老人,而且是如假包換的正林系人馬,論淵源的話,能扯到現在正林系實際的老大蔡莉身上,不過實際上,蔡主席對此人評價不是很高——小葛能當上常務副市長,已經是和平年代的奇跡了。

正林窮,那是真的窮,杜和平分管的口子居然手頭比較寬松了,葛市長就想插一杠子,這民營企業,它也可以歸經濟口兒管的嘛。

所以,針對發展得越來越壯大的紙箱包裝行業,他提出了一些看法,一個是要規範行業,將這些企業集中起來管理,不但能降低生產中的運輸成本,也能有效地防止偷稅漏稅等現象的發生。

另一點就是有利於對汙染的治理,紙箱廠對環境的破壞,那真的是令人發指的,葛市長想統一建個汙水處理廠,也積極地聯系了相關的廠家——總之一句話,要建個紙箱生產工業園,還要花四千萬到五千萬,上一套進口的汙水處理設備。

多少私心雜念,都是通過引經據典的理論,舉著名正言順的大旗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