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5章 聽錯了(第2/3頁)

不過這個成本,陳太忠並不著急收回,他認為每年能收回成本的四分之一即可,五分之一都可以接受,這是個細水長流的活兒,電網一旦架起來,那就成基礎設施了,多了不說,用十年總不成問題吧?

到年底的話,估計利潤能達到四百萬,扣去經營成本和部分建設成本,一年多下來,凈利潤基本上可以達到兩百萬。

小水電能搞出這麽大的動靜,這就是相當了不得的成績了,畢竟它們針對的是農村和城鎮,手上基本上沒有用電大戶,而且這只是第一年,攤子鋪起來之後,只會一年比一年好。

農民們滿意,因為電價降下來了,水利廳的領導們也滿意,三百多個中層以上的幹部,入股的幾達百分之九十,五千一股,上限買十股,雖然沒被認購幹凈,可也被籌集到了五百萬的資金,所以目前今年的分紅,就大致定在了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的目標上。

在這個狂躁的時代裏,這樣的利潤並不能特別地令人滿意,但是這錢賺得穩也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水利廳還能對這項目指手畫腳,進一步降低了投資風險。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等進入平穩發展期的時候,利潤會再度提升,到最後還能回本兒,既然都是幹部,自然知道穩妥的重要性。

所以建福的牌子就算比較響了,就有人琢磨,這還只是一個鳳凰市嘛,全省這麽多地市,應該考慮讓建福公司積極介入,人家有管理經驗嘛。

事實也確實在那兒擺著的,以前水利廳和各地水利局管理下的小水電不能說是虧本,但也僅僅是勉強糊口,管理跟不上,運行得不到保障,再加上跑冒滴漏的現象太嚴重,哪兒像人家建福,一接手就賺錢了?

推廣是有推廣的理由,但是下面的水利局未必肯買賬,原本王浩波琢磨的是,先等一等,等年底分了紅之後,再向各地市施壓,能得到廣泛的支持,不成想前一陣兒,塗陽市有人找上門來了,說是要跟水利廳合作搞小水電。

塗陽是天南省緊排在通德之後的水資源第二大市,六月份新換了水利局局長,新局長也是敢放手大幹的主兒,大刀闊斧地搞改革調整,像小水電這一塊,他覺得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要包出去甚至賣出去。

他想包就有人願意包,不過這麽一來,卻是引起了電業局的不滿,電網這東西是能隨便承包的嗎?你要覺得搞不好,那賣給我們供電局吧。

你給我滾一邊去,魯局長脾氣不好,偏偏還大局感挺強,哦,我們水利局經營不好,你們供電局就能經營好?這算是什麽,指桑罵槐地說我們幹部的素質不如你們?

可是電業局又強勢,想承包的公司覺得有必要請個招牌護身,就來水利廳求合作,結果大廳長張國俊很明確地表態,除了建福公司,我們不接受別的公司的合作要求……那啥,我還有事,挺忙的,你們找王書記說去吧。

王浩波更狠,他直接表態了,想獲得水利廳的認可,必須是建福公司承包——你們也就入個股,代為管理一下,最後分點紅就完了。

來談事兒的這位也姓魯——當然,這個“也”字代表的意思,未必就準確,反正魯經理一聽不幹了,像你這麽說,那我們承包不承包有什麽意思?我們辛辛苦苦的,可不也就是為了賺點錢嗎?

你愛包不包,王書記對這話嗤之以鼻,等年後下了文,不信姓魯的扛得住這麽多人,現在分你一點,那是你運氣好找到了張廳長,又趕上了這時間差了,擱給半年後,我都不希的跟你嚼這麽多舌頭。

當然,想是這麽想,話卻不能這麽說,於是他就表示,“可能你還不知道,省電業局那邊的壓力,大頭是建福公司扛著呢,你知道人家是什麽背景嗎?”

“知道,”魯經理倒也不是不識趣的人,聞言點點頭,“建福我是久仰大名了,聽說夏言冰的一個女人跟這個公司有點不清不楚,有人一生氣,夏局長……不就沒當成副省長嗎?”

他道聽途說的能力,以及瞎嚼舌頭根兒的勇氣,讓王浩波書記頗為咋舌,不過,想一想對方並不是體制中人,而水利局也不必看電業局的眼色行事,倒也勉強能理解。

當然,理解歸理解,王書記可是不打算同意對方的請求,你都知道陳太忠大能了,還敢跟我要求單獨談合作?

這邊公關一段時間,無果,又過了一陣,張廳長的秘書見了王書記的時候,有意無意嘀咕一句,“浩波書記,頭兒的意思是說,塗陽那邊你松松手,讓他們掛靠到建福公司算了。”

大廳長出來說情了,王浩波肯定要買賬的,不過既然只是秘書出面,也沒有定下管理費的指標來,可見這人情也就那麽回事,大家心知肚明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