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7章 黃總幫忙(第2/3頁)

哪怕是在蓬萊閣的酒宴上,面對蔣珠仙的疑惑,陳太忠都可以微微一笑,大大方方地解釋,“這事兒傳到朝陽了?沒事,小道消息而已,這種傳言是上不了桌面的。”

別說,這件事兒還真讓他猜了一個八九不離十,由於此事太過詭異,所以最終也不是從正常渠道反應上去的——當然,反應上去那是必然的,這個毫無疑問。

對陸海省地方上的人來說,兩千人失蹤是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這些人時隔一天就能離奇地回來,那就是沒有苦主,既然苦主這麽快地小事,捂下去此事,就沒有多少困難。

當然,要說完全沒有苦主,那也不盡然,畢竟還是十五個人徹底失蹤了不是?於是這些人的親戚朋友就去找政府要說法,這總還是共產黨的天下吧?

然而,這點小風波,正西市自己就彈壓得下去——有人失蹤了?那成,把跟這些人有關的事情調查一下吧,要不咱們怎麽找人?

一調查,這結果就有了,哦,合著是一些制假販假的主兒啊?還可能跟鳳凰科委某人的重傷害案有關,更可能跟發生在素波導致一死一傷的案子有關,這……這他媽的是大事啊。

你們想要找到人?成啊,你們非要堅持的話,那我們只能懷疑這些人畏罪潛逃了,那啥……大家看看,我們發通緝令好不好啊?

失蹤者本身有汙點,這事兒就不太合適叫真,又由於正西是個相對封閉的地區,地方勢力相當強大——地方勢力強大的地區,政府通常就相對要弱勢一些。

很多時候,正西這裏發生打架鬥毆之類的事情,解決問題的都不是經過警察局,而是經過大混混、大家族甚至鄉老之類的人物。

比如說,文革時有個造反派小頭目,在正西幹出了一點比較大的事情,賣了很多人情,後來失勢了,就成了鄉霸王,帶點黑社會性質,成為正西人中數得上號的人物。

小頭目的兒子跟別人搶長途車線路,打殘兩個人,公安局長親自帶隊抓捕,那小子也沒跑,不過,關進監獄一年就保外就醫了,出來不久,小頭目做六十大壽,局長親自上門賀壽,被老頭一口唾沫吐了出來,“你給我滾,再讓我看見你,最少卸你一條腿!”

他說這話的時候,前來賀壽的湖城市副市長和正西市市長都在場,說話聲音還挺大,那二位卻只當聽不見了,由此可見這地方勢力囂張到了什麽樣的程度。

然而,正經是地方勢力囂張的地區,捂蓋子反倒是方便,政府弱勢有政府弱勢的好處,只要一些大佬的招呼打到就行了——什麽,你說上訪?對不住,正西人就沒這習慣,你要想通過外部勢力幹涉本地事務,那是犯大忌的。

兩年前某家加工廠起火,燒死了四十多個人,其中大部分是外地人,有家屬前來鬧事,最後也不過是一人一萬塊就打發了,而這種災難根本就沒有報上去,直接捂住了。

正是因為如此,這個失蹤案,從正當程序上根本就沒辦法查下去了,剩下的就是有關部門的幹涉了——當然,若幹年後,又有《科學探索》等欄目試圖查證一下此事,不過到最後終是不了了之。

這有關部門一出動,除了監視陳太忠之外,找的就是黃漢祥,問他發生在陸海正西的事情,到底是怎麽回事——要不說人帶了字號也方便,人家直接找到家長頭上了。

黃總一聽這事兒,也覺得邪行到不得了,說句大實話,只靠聽的話,沒人相信世界上居然會有這種事情發生,而國安在國內做事,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麽雷厲風行,有好多程序需要走的。

不過,當黃漢祥聽明白了事情的起因之後,不但立馬相信了此事,更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這是陳太忠所為了——那廝要是吃了虧,想找回場子,會出現很多的不合情理的現象。

當然,這事情還要進一步地求證,所以就拖到了今天,只是今天一大早,相關部門已經有人趕到了現場,收集第一手資料,更是親眼目睹了排著隊打噴嚏的壯觀景象。

所以就有人直接找到黃二伯面前了,“黃總,您這小老鄉搞的這種事情,它影響太惡劣啊,能不能給解釋一下啊?”

到了他們這個層面,就不說什麽組織啦、勢力啦之類的問題了,這是大家心裏都有數的,當然,人家說影響惡劣,也就是要黃老板交待,陳太忠這麽搞,是通過什麽手段實現的。

是的,沒人抓住了陳太忠的證據,但是某些層面上,大家就無須說什麽證據,自由心證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管用,但是對某些人來說,猜測就是證據。

出了這種大事,就算是黃漢祥也扛不住不是?不過他也不能撒手不管,黃家欠陳太忠的人情真的太多了——實在扛不住,那不是還有老爺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