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0章 爭水(第2/2頁)

然而這學生們連打帶鬧的,浪費了不少,又有學生沒命地往死裏澆水,事先準備好的水就有點不夠了,於是李村長吩咐水車,再去運兩車回來。

按說兩車水實在不是個啥事兒,但是由於他們扒開了限量供應的水渠,這問題就大了,事實上,東臨水村也是借這個機會,把水多往村裏放一點。

東臨水沿河長度就是一公裏多一點,而這太忠庫是在東臨水的上遊半公裏,在水最深的地方開的口子,他們要是一用水,偏上遊一點的西鳳村就慘了。

東臨水村有一輛運水車,私人經營的,就是一個汽油桶橫放在馬車上,上面開個口子下面接個水龍頭,這就是齊活了,往年幹旱的時候,井水和河水都太渾濁,只能澆地或者給牲畜喝,這運水車就跑到鄉裏接一車水回來賣,一桶三毛錢,五口之家省一省的話,也能夠喝三天的。

這次經營者接了這活兒,來回一趟十塊呢,不成想到那邊扒開口子一接水,西鳳村的人不幹了,麻痹的你們才放過水又放,找打呢?

賣水的和村裏來扒口子的人也惱了,這是鄉裏張書記的意思,有種的你們去鄉裏鬧去,少跟我們逼逼,這水庫要不是我們的陳村長,它修得起來嗎?

這明明是水泥廠呂老板出錢修的,關你們東臨水屁事——反正相罵無好口,這也是慣例了,大家罵著罵著,就推搡了起來。

嚴格來說,這個太忠庫的建成,對東臨水的影響還真是挺大的,要說東臨水的人,比西鳳村的人要少三分之一,但是往日裏用水,東臨水都用得很氣粗——陳村長給我們蓋的水庫,我們多用一點怎麽啦?

而西鳳村的人,對此反應也不是很強烈,有這麽個水庫,大家都便利了很多,反正東臨水就那麽屁大一點,多用能用多少?

可是眼下這個節骨眼上,西鳳村的人就不能答應了,你把水一放,我們村的地可就沒法澆了,你們差不多點哈——他們的口子在水庫比較靠上的地方,如不在這裏開空子,上遊有些地就澆不上。

等張衡和李凡是趕到水庫的時候,兩邊已經糾集起了四五十號人,更有那情緒激動者,手裏拎著鐵鍬鋤頭之類的罵罵咧咧,河岸兩邊,還有村民們一撥一撥地趕來,情形之嚴重,簡直就是一觸即發。

“都給我住手!”張衡大喝一聲,張書記在白鳳鄉先幹鄉長又幹書記,不但人頭熟,也練出一身膽量,一邊說一邊就走上前,繃著臉發話了,“咋的,你們這是要給老子造反呢?”

這就是鄉幹部的派頭,張書記本不是粗人,但是在下面村裏調解矛盾,尤其是這種可能引發兩村械鬥的激烈矛盾,他要是不罵兩句臟話,態度再軟一點,局面就有失控的危險——強硬和野蠻,那是必須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他這麽一嗓子,喧嚷的人群登時就安靜不少,緊接著張衡背著雙手走到人群中,“西鳳村的站到南邊,東臨水的到北邊……都給老子往後退三丈。”

李凡是知道,這不是自己出頭的時候,說不得指揮村民們退後,西鳳村那邊見狀,也遲遲疑疑地向後退去——跟東臨水的打架倒是不怕,但是惹得張書記不高興了偏幫,那麻煩可就大了。

“張書記,你得給我們村子做主啊,”南邊人群裏站出一人來,五大三粗的中年漢子,是西鳳村的治保主任鄧六字,“說好四天放一次水,最近四天,他們放了三次水了。”

“我們是執行鄉裏的政策,植樹節,讓城裏的學生娃們憶苦思甜種樹呢,”李凡是哼一聲,出聲辯解,“鄧老六你少瞎扯,當著張書記的面兒,你問問是不是?”

鄧六字當然知道是這麽回事,上一次東臨水扒口子他也沒管,但是這次不能這麽答應了,“打水你不會一次打夠?啊?狗操的李凡是,別跟爺瞪眼……”

“夠了,屁大一點事兒,”張衡冷哼一聲,“讓東臨水的接水,回頭讓你們杭村長打個報告,鄉裏給你們批個泵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