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9章 借名聲(上)(第2/2頁)

“東李您也想要?”果不其然,另一個陸海人訝然出聲發問,只不過他的臉色,看起來有點不太好看。

“東李和西李本來就相鄰著的,管理起來也方便,”陳太忠漫不經心地點點頭,今天西李煤礦的價錢拍得不算高,他就有充足的資金去拍東李了,“這個礦我也是要定了。”

“陳主任您這……還真是大手筆啊,”姓林的那位嘆口氣,臉都皺成苦瓜模樣了,“東李那個礦,真的不大一點兒啊。”

這話不假,東李的地理條件要差西李一點,礦脈也不如西李的,那邊采礦的基礎設施和設備,比西李也是不如,所以西李這邊的起拍價是一千二百萬,東李那邊就只有九百萬。

正是因為如此,陰平區會先競拍西李的標,然後才拍東李的,省得大家在東李拼得太狠,影響了西李的招標。

不大一點我也要,陳太忠就只當沒聽見這話了,面無表情地探手去端茶杯,就在這個時候,另一個陸海人發話了,“林子你這麽說就沒意思了,都是自家兄弟,誰賺不是賺?不過陳主任……您就拍這倆礦吧?”

這就是傳說中的紅臉和白臉的法門了,既然不可力敵,大家就退而求其次——得,陰平的礦都讓給您了,那金烏的礦,您不能再爭了吧?

“這倆礦拍下來,為的是便於管理,”陳太忠點點頭,對方這擠兌人的手段,他一眼就明了,不過他也無心說破,“金烏和張州那邊,礦還有不少。”

他對金烏要投標的那個礦,興趣真的不大,那裏搞煤焦的老板可不止一個兩個,連林海潮都沒對金烏沒把握,業內人的意見,他自然是要借鑒的。

而且,金烏的礦普遍含硫量比較低,用來煉焦是很好的,所以那裏的煤比陰平的要俏,盯著的眼睛自然也多。

但是偏偏地,陳太忠對這焦煤的興趣還真不是很大,在他想來,此事操作得當的話,反倒是能捆住陸海人的手腳——你采了煤出來,想要賺得更多,那最好的選擇,就是煉焦了。

然而話說回來,這煤焦行業雖然說是劃到一塊的,也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兩者還是有截然不同的性質,一個是單純的資源性產品,一個是經過初級加工的,這就是區別。

從炒作的角度上講,煤炭這種大宗商品,想炒起來本來就要花費天文數字一般的錢財,就算陸海人也只能搶占約莫百分之二三十的份額,要是再加上焦炭,那真是無底洞了。

更別說焦炭這個東西,受銷路和政策的影響很大,生產原料需要買來,買不來就沒辦法生產,這就是一道緊箍咒。

而焦炭銷售,也是分對象的,賣給國內的話,價錢上不去不說,回款也是問題,更別說沒有出口退稅這一項大收入了。

但是想要出口?那馬上就會面臨藍家的打壓,而且陸海人的優勢,在這裏就變成了劣勢——大家都是鄉黨,平時也挺抱團的,有了出口的渠道,該給誰,又不該給誰呢?

所以,陳太忠覺得,金烏那個礦,真的沒必要爭,他倒是希望陸海人能被這個思路所幹擾,一時興起去搞焦廠。

而且事實證明他想的並沒有錯,直到十年後,也沒有幾個陸海人是焦廠老板,反倒是國企逐漸成為了主力,這或者是偶然的,或者不是,誰說得清楚呢?

這些話就扯得遠了,只說眼下,陳太忠表明,他只對陰平這兩個姊妹礦感興趣——而且這個理由聽起來很靠譜,盛小薇松了一口氣,“那老林老許,你們就把心思放在金烏那邊吧。”

“金烏那邊,是通海的那幫人在搞啊,”林總嘆一口氣,也沒再說什麽,倒是另一個老許說了一句,“不行還可以下張州,咱總不能在陰平對不住朋友。”

要不說這陸海人確實會做生意,到末了都不忘記擠兌一下陳太忠——陰平這邊我們就讓了,但是陳主任……你得領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