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9章 孰重孰輕(上)(第2/2頁)

可是陳太忠一聽,就覺得她是被忽悠了,地電那幫人窮得眼珠子發藍,只要你有錢,啥都敢答應你,但是錢到賬以後會怎麽樣,那鬼才知道。

有人敢昧美國友人的錢?別說,這種可能性真的存在,巨額利潤擺在面前,由不得人不動心,而且康曉安這人太急於做出成績——沒錯,康總未必是出於利益的目的動你。

簡而言之一句話,電廠再賺錢,也不過是個企業,只要是企業,就有賠本的風險,凱瑟琳你覺得電廠一定賺錢?抱歉,康曉安可以讓它不賺錢。

這不是說海洲電廠會作假賬——假賬只是可能性之一罷了,最關鍵的是,電力已經實施了廠網分離的政策,也就是發電企業和電網分開了,發電的只管發電,電網的只管電網。

不要小看了這個廠網分離,這是很要命的玩意兒,還是那句話,電廠雖然賺錢,但是賣得出去電才能賺錢,要不然就是白瞎。

現在電力緊張,那自然是發了電不愁賣,但是只要存在供需關系,那就存在個價格浮動的問題,電力系統已經提出了這樣的口號——競價上網,哪家發電企業的價格低,電網就優先購買那家的。

當然,現在電力,基本上處於賣方市場,這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忽視,但是已經有人注意到了,將來的發電市場,拼的就是發電成本,拼的就是人脈關系。

拼發電成本,這很好理解,以北崇即將建設的電廠來算,兩台機組一共十萬千瓦,每度電降低一分錢成本,滿負荷運行的話,一小時的發電量就能降低一千塊的成本,一天二十四小時就是節省兩萬四千塊。

那麽一年下來,就是七百余萬元的差距,考慮到電網均衡,機組不可能一直滿負荷運行,再考慮到機組還有年檢、大修之類的情況,還要降低一點差距,但饒是如此,基本上一年五百萬的差距是差不多的。

這只是競價上網時差了一分錢,要是差兩分錢的話,就北崇這麽個十萬千瓦小電廠,一年的利差就可以達到一千萬,那麽……一百萬千瓦的電廠,一年的利差有多少?

正是因為如此,國家主張淘汰十萬千瓦以下的機組,那種小機組不但汙染重,單位發電的成本也高,跟現代的大功率機組,根本沒法比。

現在國家普遍缺電,所以有些老舊機組就是減緩拆除了,但是長遠來看,這是趨勢。

有人說了,海洲要上的是一百八十萬的大電廠,發電成本肯定高不到哪裏去,要是公平地競價上網的話,也是很有優勢的,沒必要太悲觀。

但是然而可是,說話的人就沒想一想……這世界上真的存在絕對的公平嗎?

所以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競價上網,還要拼人脈關系,這就不是單純的徇私枉法了,是綜合考慮的問題。

打個比方說吧,目前在天南,建福公司的平均發電成本,一度電在一毛八左右——水電的成本確實低,這還是小水電,所以成本偏高,但是一毛八足夠了。

建福在天南的部分電網,發電量有盈余,可以兩毛錢一度,賣給大網,這是雙贏的局面,但是電業局這個大網,說成什麽都不收它。

在這個電力緊張的時候,任由水流嘩嘩地跑掉,也不收這個錢,他們寧願收取十萬火電機組的電,哪怕那些機組增加了額外的環保除塵設備之後,發電成本已經高達三毛二。

也就是目前全國都缺電,所以這些機組得以苟延殘喘,真要到供需平衡的時候,敢上網競價的,都不會有二十萬的機組,起碼也得是二十五萬的機組。

這就是人脈關系的重要了,兩毛都不到的水電上不了電網,三毛二的火電上得去,這並不僅僅是供需關系的問題。。

要說北崇這個電廠建成,發電成本怕是也逼近三毛了,但這是新能源,又有環保效應,只沖這兩點,就有資格高價賣電,誰都不能說什麽。

所以說政府裏的事情,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