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4章 拿官來換(上)(第2/2頁)

這真是實情,一畝地的移動大棚,施工量真的不小,五個人想要兩天幹完,每天工作不可能少於十二個小時——就這還是租戶負責平整地面,保證到場就可以開始安裝。

那這五百塊錢怎麽分配呢?前期施工隊要派人勘測現場提出建議,並且在確定可以安裝的時候,約定時間,才會帶領施工人員過來,前後期加上運送材料的費用,最少要八十塊錢。

剩下的四百二十塊錢,才是施工隊的收入,再拋去施工隊老板的利潤,能夠保障的差不多是三百五十塊左右,這是五個人兩天的收入,平均下來每個人每天三十五塊錢。

這個用工價格,在北崇是真心不少了,但是必須要指出的,這兩天的工作強度,那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除了在地面上固定,就是扛著鋼筋龍骨搭架子——要知道,一畝地可是有六百多平米。

這個錢掙得真是辛苦,絕對的力氣活,雖然強度不是特別高,一小時兩小時的問題不大,但是真要幹十二個小時,還要爬高下低,據有經驗的力工講,比扛八個小時麻包累多了——關鍵是力工可以休息,他們不能休息,活兒太多,手腳一慢,後面單子就讓別人搶了。

真正靠身體吃飯的力工,目前在朝田的價格,每天要五十塊錢,而施工隊時下的工作強度,擱在朝田每天得六十塊錢。

當然,北崇不能跟朝田比,大家又是在家門口幹活,少掙一點也無所謂,可是三十五是真心不高,他們出的這點力氣,每天光吃飯,也差不多要五塊錢——起碼要斤半的飯,再帶個油水大的肉菜,晚上偶爾還花上塊八毛的,喝點劣質小酒。

但是事實是,這五個人裏,差不多有四個人只掙三十塊,剩下一個人高一點,掙個五六十塊,因為這個人——他有技術的大工,不幹太多力氣活,主要是卡線緊扣和指導之類的。

這是大致分析,收入的差距可能還更大,之所以說這麽多,主要是強調,這個施工費給得不是很高,各施工隊自然要考慮大工配小工的搭配方式,以降低成本。

但是從本質上講,移動大棚還是高科技工程概念,兩天幹一畝大棚,一個大工幹著都勉強,而那四個小工,工作也未必能做到位,要是倆大工搭配四個小工,這活兒就能輕松很多,但是——再多一個大工,施工隊賺什麽?

偏遠地區就是這樣,勞動力說廉價很廉價,但是身體素質好、能適應高強度勞作的,在特殊情況下,也有掙大錢的機會,還是拿力工打比方——農村十八到四十五歲的成年男子中,十個人裏最多有兩個人,能是合格的力工。

這一點在雙搶的時候,就體現得很明顯,季二娃摔傷了,家裏要準備四五百塊錢的飯菜和酬勞——這還得搭人情,但是他要沒摔傷,也就花三五十塊錢,是大家吃喝的酒水費,至於說人情,甩開膀子幫其他人幹活,會欠誰的人情?

正是因為如此,季二娃的老婆對他的摔傷耿耿於懷,別的不說,以他的聰明勁兒,來施工隊做小工沒問題,一個月多不說,幹二十來天,撇開吃飯掙五百塊,幹上兩個月就是一千塊,要是能幹三個月,家裏連買種子和化肥的錢也賺不少。

這些就扯遠了,但是因為施工費的問題,工程質量出現點紕漏,真不難理解,盧天祥的意思就是說,區裏能把費用提高一點的話,工程質量更能保證。

“不可能給得再高了,今年起碼不可能,”陳太忠冷冷地搖頭,“區裏為大棚墊了不少,再墊就說不過去了,而且我的初衷,不是外聘人才,而是培養人才,北崇不但缺種大棚的人才,也缺施工人才……真有志氣的,就琢磨怎麽從小工成長為大工。”

他還有一句話,實在不好明說——一天三十塊的小工,對北崇人來說,也不是天天都能有的,這也是機遇,真嫌活兒重你別來幹,既然來幹了,就要做好本職工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