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0章 外松內緊(上)(第2/2頁)

“這是要給廣北的地震局翻案?”劉海芳聽得禁不住愕然,這樁舊聞在恒北官場原本就不是秘密,最近跟氣象局的合作中,也有人提起,所以她也知情。

“也不是要翻案,憑良心說,自從開始著手搞這個預警機制,我才深切地體會到,風吹草動就搞預警也不好,”霍國祥搖搖頭,一副深有體會的樣子,“長此以往,也是會造成社會的動蕩,所以關鍵還是在一個度上。”

“度是最難把握的,這個東西有點唯心,”陳太忠聽到他如此說,禁不住出聲發話,他最近苦抓制度建設,下意識地做出反駁,“把預警機制的分級體系做好,保證大多的虛驚內部消化,不要影響到廣大群眾就好。”

“比如說你氣象局給北崇預警了,區裏可以根據時間長短,可信程度劃分為幾個級別,在有必要的時候,再傳達到各鄉鎮和行局,在進一步確定消息之後,再傳達到村委居委這個層面,隨時準備向廣大群眾宣布……做到外松內緊。”

“這樣的話,壓力就背在幹部身上了,”霍局長聞言笑一笑,“他們的責任還真就重大起來了陳區長,在你手底下當兵,可是辛苦啊。”

“這是幹部們應當承擔的壓力,接到預警,不但要時刻準備宣布,還要隨時能趕赴現場救援,”陳太忠哈地笑一聲,半開玩笑半當真地回答,“這麽一來,他們也就沒時間去花天酒地唱歌跳舞,也是保障他們成長的一種手段,有正面的、積極的意義。”

憑良心說,陳區長認為,現在的幹部缺的就是責任心,而這種精神,在老派人身上隨處可見,比如說林桓這個老不修,毛病多多,但是從本質上講,林主席在工作的空余時間,會積極主動地過問一些周邊的事情,既做了他要做的工作,也能發現一些其他問題,並加以解決。

這種工作的主動性,現在的幹部身上很少見,很多人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在崗位上也是務求不得罪人,混一天算一天,有利益就打破頭去搶,吃苦的事情遠遠地躲開,都是這樣的工作態度,咱國家建設得好嗎?

那麽,既然你們不肯主動承擔責任,區裏就只好給你們身上強加責任了,責任多了也就沒辦法休息了——一旦失職,最少也是直接擼人下來。

事實上,老年間過來的人,誰也有過身兼多種工作的經歷,可不也幹得好好的?哪兒像現在,多個職能就要多出個對應的部門,結果衙門越來越多,辦事的越來越少。

“其實我想的也是這樣,頻繁預警不是不可以,”霍國祥聽到他的玩笑話,不但沒有笑起來,反倒是認真地點點頭,“關鍵就是你說的‘外松內緊’四個字,只要北崇的執行力能保證,我氣象局每天給你打電話也無所謂。”

不過想保證執行力,工作人員的收入也要考慮提高,陳太忠默默地點點頭,現在有些基層工作人員的工資還是有點低,這麽低的工資,這麽多的責任,跟那些做生意的人橫向一比較,難保有人要生出怨懟之心來……其實這跟榮譽感差也有關系。

條件許可了,早晚是要給公職人員加薪的,陳區長心裏做出了決定,但是這個話,現在是說不得的。

“但是這涉及到一個民眾知情權的問題,”這個時候,施淑華居然難得地插嘴了——後來陳太忠才知道,原來她還是省政協委員,“別跟我說善意隱瞞還是惡意隱瞞,隱瞞就是隱瞞,你們可以說是為了社會穩定,但是……萬一出現悲劇,算誰的責任?”

“比如說一個突發的極端天氣,下面有基層工作人員辦事不利,導致了人員傷亡,陳區長你可以擼掉他,但是損失已經造成了,死了的人活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