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0章 北崇之外(第2/2頁)

從這個角度上講,施淑華不但將北崇的貨引入超市,更是親自主持這個儀式,就給北崇帶來了不少便利,這個便利是無形的,卻又是紮紮實實的,比北崇人自己上門推銷上架,效果不可同日而語——節省了太多扯皮的時間和精力。

不過施總的便宜,也不是那麽好沾的,簽這個協議的同時,她賣出去了五十萬的團購指標——協議簽訂之日起,北崇區政府每年要從斯嘉麗采購不少於五十萬的貨物。

北崇現在將近十九萬人,按兩百個人裏,有一個正式編制算的話,就是在編人員一千號左右,加上其他退休的、混崗的、臨時工之類的——按兩千人算的話,五十萬攤上去,也就每人那啥……咳咳,這個數字就不說了。

總之這筆錢,攤到人頭上真不算多少,北崇也不是什麽東西都產的,一年下來,政府的福利平均下來怎麽也得有四五百,其中一部分從斯嘉麗走團購價拿貨,不算多大事。

然而這個事兒,施淑華還是很看重的,斯嘉麗搞團購活動多了,做超市的就求個走量,銷售量大,超市對供貨商的吸引力就高,吸引力高,超市就能以更優惠的價錢拿貨,這是相輔相成的。

要是有人只看到,超市的店面賺錢,那真不一定正確,走渠道、走團購、賣購物卡,這也是保證走量的大頭,斯嘉麗的口碑不錯,團購做得也不錯。

但是出於某些人所共知的原因,斯嘉麗能把團購做到一些企業、事業單位,甚至某些行局,可絕對做不到讓某一級政府認它,行局僅僅是組成政府部門而已——施金鵬廳級幹部下海的名頭太響,其間犯下的各種忌諱,不是一般人敢沾染的。

而施淑華也不想跟各級政府直接打交道,原因無他,各種惡心和信不過,但是她心裏還有點不甘心,覺得沒做過政府的單子,實在有點遺憾。

這個協議,正填補了她的遺憾,單子不大也不算很小,好歹五十萬,政府的級別有點低,才是個區政府,但是她對北崇的發展了解得很深——這個小小的縣區,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在整個恒北冉冉升起,成為一顆閃亮的新星。

一個雙方都很滿意的儀式,結束之後,施總要陳區長請她吃晚飯——北崇和朝田的距離,實在太讓人無語了,北崇人好歹也是早晨七點出發,儀式結束就下午四點了。

“我還得去利陽,”陳太忠苦笑著一攤手,“再簽個苧麻收購協議。”

陳區長這次出來,也是帶了團隊的,又吩咐苧麻廠的人,晚上抵達利陽,明天去利陽的產麻大縣慈清看一看,問題不大的話,就初步簽訂一個苧麻供銷的協議——沒錯,這又是徐區長的業務,大區長是各種悲催。

利陽基本上位於陽州市區和朝田中間——走高速的話,還要穿一下章城,基本上是三個半小時的車程,現在走的話,到利陽也是晚上七點半了。

施淑華又挽留一下,看留不住,就放他們一幹人走路,不成想路上遇上小小的堵車,到了利陽,就是七點四十了。

他們雖然來得晚,利陽這邊也一直在等著,而且是三個副廳級幹部,分管農林水的副市長王蘇華、宣教部長晉建國,以及利陽的常務副彭秋實。

這個規格有點高了,北崇這邊最大的就是區長陳太忠,其次是副處級的孟志新,還有就是王媛媛和農業局胡局長,以及其他幾個工作人員。

外人也有,是《恒北經濟導報》牛曉睿和另一個記者,北崇和慈清要簽一個大宗的苧麻購銷協議,這個消息原本就夠資格上導報了,更別說牛主編現在已經是北崇的專用軟文槍手了。

不過這三個副廳裏,晉建國是跟陳太忠“一起同過窗”的,彭秋實的女兒是被陳區長救的,都是友情客串,正主還是王蘇華。

陳太忠一行人,坐著一輛依維柯來到了利陽農業局招待所,還沒進門,就看到上面扯了一個大紅橫幅,“熱烈歡迎北崇區政府諸位領導前來交流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