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1章 龍頭氣派(第2/2頁)

北崇閃金鎮的苧麻,曾經輝煌一時,不過後來衰落了,每年那些小手工作坊能消化的麻,也才三千噸左右,北崇的麻都要賣到外地。

但是隨著北崇高調重整苧麻廠,就引起了一些關注,尤其是巴黎時裝周和美國時裝周上做出了展示,更是讓北崇麻再度進入大家的視野,後來隨著北崇苧麻文化節的開幕,省工商局局長莊壁梵都在報紙上肯定,北崇苧麻廠,就是恒北諸多麻企的龍頭企業。

這次北崇在春節前高調、大量收麻,登時就引發無數的猜測,而區常委會的這點事兒,也不可能保密,終究是十一個常委呢,於是其他麻企就知道,北崇人如此收麻,是因為判斷,苧麻價格在半年內會高漲。

這個消息就太刺激大家了,眼下是年根了,各家的頭寸都很緊張,想跟風收購的話,還得去找錢,所以大家紛紛打電話給北崇,了解情況。

陳太忠也接到過類似的電話,不過他不會直接回答,就說你們找相關負責人,我是大區長,每天多少事兒呢。

於是王媛媛就被騷擾到不亦樂乎,這個苧麻可能漲價,是她聽徐瑞麟提過一下——徐區長的人脈很廣,戰略眼光沒有問題,然後她就用心了,四處搜集數據,最後分析之後她發現,確實是這麽回事。

這屬於她受了啟發之後,得出的結果,毫無疑問的是,數據收集和推理過程是她完善的,她也最有發言權,所以對各家的詢問,她就表示,我們只是判斷有這個可能——年底嘛,突擊花錢……你懂的。

我擦,北崇啥時候也富裕到年底突擊花錢了?這些麻企肯定不能完全相信這話,於是就要看她在常委會上遞交的報告。

這個要求就有點過分了,王主任在常委會結束的時候,就收回了所有資料,只給辦公室主任韓世華留了一份存档——這是高度機密的。

而那些看過資料的常委們,誰又可能去細心記憶?就算是對苧麻很了解,大致推算一下,感覺是這麽回事,也就過去了。

但是對省內的其他家麻企,這份報告真的很重要,決定了他們是否該出手儲備苧麻——儲備的風險是一回事,關鍵是現在年底了,臨時找現金的代價也很高。

其實相關數據,他們找起來也不難,也可以匯總出來,但是倉促之間做到這些,那是不可能的,等自家的報告出來,北崇都停止收麻了……黃瓜菜都涼了。

不是每一家麻企,都像北崇苧麻廠那麽財大氣粗,能儲備得起價值兩三千萬的麻,就算現金流充裕的了,他們不像北崇,只收不產出,資金還存在周轉問題。

所以北崇能收一億五的麻,在恒北諸多麻企中,絕對是巨無霸了,現在又要敞開了收,那影響麻價是必然的。

正是因為如此,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北崇此次收麻的真實意圖——是因為區長和區委書記鬥氣,還是因為……麻價必然會上漲?

小聲說一句,因為諸多麻企的關注,陳太忠和戚志聞的不對付,已經在北崇之外的一定範圍內傳開了。

王媛媛本來是不想跟別人說實情的,但是看到外地麻鋪天蓋地湧來,她也感覺亞歷山大……市場的變化,不是她一定能把握的,一旦判斷失誤,那就愧對領導的信任了。

所以她向領導請示一下。

“這個嘛……”陳太忠沉吟一下,他能了解到這個問題背後的復雜,想一想之後,他做出了決定,“就是你常委會上說的那些,告訴他們,有七成的可能,何去何從由他們自己選擇,再多的話,你也不用說了。”

壟斷的買賣固然爽,但是北崇偏居恒北的一隅,想壟斷苧麻收購還是太難,尤其是陳區長收本地麻,是一公斤六塊二,收敬德和慈清的麻,是六塊一,現在敞開收麻是六塊——而越遠的地方,運到北崇來的成本,卻是越高。

而且省裏都把北崇苧麻廠定義為龍頭企業了,那就要有龍頭企業的傲氣——陳太忠最喜歡做這種事了,哥們兒我不怕你追趕,因為我就是跑得比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