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6章 強力接手(第2/2頁)

紅外測溫、隔離觀察、重點布防以點帶面……等等,總之,鳳凰做的都有寫,而且著重強調,此事是常務副市長吳言臨危受命,目前看起來效果很好,鳳凰市人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當然,文章的結尾,肯定是要強調一下,非典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麽可怕,只要認真地去應對,控制傳播並不難——這有輕視非典、誤導大家認識的嫌疑,但是沒辦法,做為天南省最權威的官媒,文章就得這麽寫,否則引起恐慌算誰的?

真正會讀報紙的,一眼就能看出來,文章作者強調的是:只有像鳳凰這麽認真對待,非典才會“沒什麽大不了”。

這篇報道位於天南日報第四版,通篇九百余字,只提到了一次陳太忠,那還是因為北崇不但提供了測溫儀,還幫著培訓使用。

相較《天南日報》的嚴謹,《天南商報》寫的就煽情多了,做為陳太忠的禦用記者,劉曉莉大肆宣揚鳳凰的非典防控措施,並且掰開了揉碎了講,其中還大量穿插著鳳凰和北崇的對比——北崇是高瞻遠矚防範在先,鳳凰是猝然遭襲知恥後勇。

這期間,陳太忠做為主要人物之一,始終貫穿著全文,是他敏銳地感覺到了非典的危險,是他力排眾議,大膽地率先啟用紅外測溫儀,非典在北崇門口轉了個圈,走了。

做為鳳凰成長起來的幹部,聽說家鄉遭受侵襲,年輕的北崇區長第一時間支援了兩千台紅外測溫儀,價值人民幣一千萬元,並且主動回來,協助吳言市長抗擊非典。

至於說這一千萬,鳳凰是要給錢的,被劉大記者直接用春秋筆法帶過——本來嘛,就算給錢,人家能及時把貨送過來,這也叫支援。

這一篇報道還不算完,劉曉莉對於大型的敏感題材,一向有跟蹤報道的愛好,於是她表示,明天還有新的報道,像鳳凰確診的非典病例、疑似病例和隔離人數,本報每天播報數據——必須強調的是,這是獲得了鳳凰市分管副市長吳言認可的。

當然,必要的花絮也是要有的,劉記者在文章最後寫到,“想知道為什麽非典在北崇門口拐了個彎嗎?明天告訴大家……”

這篇文章一經播出,在天南就掀起了巨大的反響,非典很可怕,這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但是到底有多可怕,該怎麽預防,大家都是道聽途說,而一般的媒體上,很少有具體而詳細的介紹——報道這種東西,要冒巨大的風險。

但是劉曉莉掌握了大量一手素材,就不怕寫出來。她有陳太忠做後盾,只要實實在在不亂寫,就不用擔心別人找麻煩。

更別說鳳凰市因為吳言強力接手,又有陳太忠鼎力策應,非典蔓延的勢頭明顯地被遏制住了——對天南省高層來說,這也是件好事,官媒不便多說,社會媒體想報道,那也由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劉大記者的筆杆子真的不含糊,一篇文章裏,既吹捧了人,也寫了事,還寫得妙趣橫生,天南的老百姓從這篇報道中,既學習了非典的相關知識,又感受到了故事性——科普加娛樂,才是王道。

當天的《天南商報》因此脫銷——非典防範的手段,大家都要學的。

第二天,《天南商報》加印十萬份,結果繼續脫銷,因為劉記者講述的“非典在北崇拐了個彎”,極大地迎合了觀眾的胃口。

不管是出於何種情緒,民族主義也好,自卑到只剩下自尊也罷,抑或者老牌中華帝國主義的思想,更或者是不忿外國人在國內的超國民待遇……

總之,老百姓看到美國人差一點被北崇人關起來,最後不得不灰溜溜地離開北崇,大家就覺得,這故事簡直太棒了,太解氣了——讓你再炸我們的使館,讓你再撞我們的飛機,中國總是有人不吃你這一套的。

尤其難得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北崇區的區長,是鳳凰人,是天南人——操,這哪裏是北崇的榮譽?根本是我們天南人在北崇當官,你們沾光了。

文章末尾,劉曉莉不無遺憾地指出,美國人奧觀海由於自大,為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此人目前在京城某醫院救治,遠未脫離生命危險——如果當時肯聽勸的話,何至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