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8章 再次正確(第2/2頁)

不過也有人自我安慰,說陳區長既然都不戴口罩,很鎮定地指揮大家轉移,想來是不會有什麽事的——那人防治非典可是很厲害的。

當天晚上恒北電視台播出,本省新增非典病例一例,女主播告誡大家,如有不適,請盡早就醫,不要心存僥幸。

這種措辭,若是擱在二十天來前播出,鐵鐵地就是影響社會穩定了,不過現在卻是態度端正的表現,可見緊跟大方向的重要性。

事實上,她這麽說,還真的是沒錯,五天之後,女孩兒的父母和一個常來家裏玩的表弟,也確診傳染上了非典,恒北一下就又多了三例。

更悲催的事情還在後面,經過治療,女孩兒康復了,她的父親和表弟卻死了,躲非典躲出這麽一档子事來,也真是令人無語搖頭。

類似的事情,在非典蔓延的時期,真的是層出不窮,不過陳太忠的果決和正確,也再度引起了別人的關注。

北崇在朝田的菜販甚至貼出告示——恒北防治非典第一模範縣區北崇出產,經區政府認證,貨物合格,銷售人員安全衛生,請放心購買。

第一個掛這樣牌子的,或者只是想搞一個噱頭,促銷貨物,但是噱頭之所以被叫做噱頭,那就是用來吸引眼球的,有買菜的人路過,看到了牌子,就有人過來問一聲。

現在政府對非典的宣傳,已經是相當地透明了,可對老百姓來說,這種知識是不嫌多的,眾人隨便打聽一下,便知北崇還真當得起這個說法。

縱是非典時期,老百姓也是要買菜做飯的,只不過不想多跟陌生人接觸,現在北崇人說得頭頭是道,又能交換一點消息,大家也願意多交流兩句。

如此一來,就算有效果了,其他北崇的老鄉見狀,也紛紛效仿,其他地市的人看著羨慕,也想學一學這一招,可是一琢磨就發現,真學不來。

寫個牌子倒是不難,但是跟人聊政府的那些事,就不那麽容易了——拜區政府的公告欄所賜,只要是個北崇人,張口就能說出政府在非典方面的不少舉措,花絮也能講出一些。

但是外面那些地市的,還真就說不出,自家政府到底幹了點什麽,又起到了什麽樣的效果,起碼不能像北崇人一樣,種種說辭信手拈來。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家的市長叫什麽,這種情況下,想吹噓也難。

於是有人索性也打起北崇的招牌,說我們賣的就是北崇貨,人也是北崇人,口碑這個東西,一向是如此,有人整出了名堂,跟風是必然存在的。

沒過多久,這個影響就從菜販傳播到了其他行業,“北崇”二字成了一種認證標簽,而且公信力並不低,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陳太忠兩次成功地將非典拒之門外。

事實上,在傳言中,陳區長已經隱隱地被人為神化了,非典患者說起來多,但是除了醫護工作者,親自接觸過的,又有多少人?

陳區長就接觸了兩起不同源的病例,而且這兩個傳染源,造成了十幾起感染案例,而偏生的,北崇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大約也只能用奇跡來形容了。

在信仰缺失的年代,奇跡總是比較容易傳播的,而奇跡又是最容易發展為神話的,到了後來,北崇隱隱有“非典克星”的傳說了。

有鑒於北崇屢屢抗擊住了非典的沖擊,陽州一些賓館和餐廳,就去北崇請神位,這個神還不是關二爺什麽之類的,是政府神——就是求政府給蓋個章。

大家都說,北崇區政府正當時,陳區長也是有大氣運的,疫神不想沖撞,就繞道了,而且這個說法活靈活現,有鼻子有眼。

甚至有人傳說,陳區長能溝通陰陽,連北崇的鄧師想撮合陰婚,都被陳區長破了法。

陽州本來就是貧困落後的地區,各種封建迷信並不缺乏滋生的土壤,尤其是有些大賓館和酒店,他們做高端用戶的,而高端用戶,又是分外惜身的,非常時期,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了。

看著自家的營業額直線下降,這些倉促之下也顧不得許多,管它靈不靈呢,先把神請回來再說——就只當求個心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