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3章 幌子(第2/2頁)

那見義勇為打死人,可就更難說了,而且還被台胞看了去。

他是這麽想的,陳太忠可不這麽認為,法院有解讀法律的權力,但是我區政府有制定政策法規的權力——見義勇為,就是要鼓勵的。

大約在下午五點左右,陳書記正在區黨委辦公,韓世華帶了四個人進來,他指著一個肥碩的男人介紹,“書記,這是省台辦的劉主任……想跟您談一談。”

“哦,劉主任啊,坐,”陳太忠笑著站起身,先伸手跟劉主任握一握,然後招呼這四位坐下,“我們太期待台辦的支持了,也非常歡迎台胞的投資。”

“這就是咱北崇的台胞,張興旺張老先生,”劉主任指一指身邊雞皮鶴發的老人,笑著介紹,“張家是北崇三輪鎮的望族,他的兩個親哥哥……嗯,不在了,但是張家在鎮子上,還有一些遠房親戚。”

“原來是北崇的台胞,”陳太忠又伸手跟張興旺握一下,很熱情地發話,“歡迎回來,多走一走看一看,看一下家鄉近幾年的發展變化,能住下就更好了。”

他絕口不提人民商場反應的情況,就只當不知道了。

他想裝聾作啞,但是對方卻不肯幹休,一個四十歲左右、穿著很考究的中年女人聞言,不屑地笑一聲,“變化……還真是沒什麽變化,街道很落後,老百姓的素質也跟不上去,我們親眼看到,一個竊賊被活活打死。”

“這位是?”陳太忠理都不理她,而是側頭看一眼劉主任,不是每一個阿貓阿狗,都能跟我說話的。

“這是小女張寶琳,”張興旺顫巍巍地回答,“她生在台、灣,對老家沒有什麽印象,年輕人說話沒分寸,陳書記你不要介意。”

“我有說錯嗎?”那張寶琳聞言,不服氣地提高了聲音,“這街道明明很破舊,還不如台、灣的鄉下,法治更是沒有,只見到野蠻和粗暴。”

張興旺嘿然不語,那劉主任低下頭喝茶,陳太忠見狀,看一眼韓世華——你幹啥呢?難道對付這種小女人,也要我出馬?

韓主任稍微怔了一怔,馬上笑著回答,“張女士你這麽說,就是不了解情況了,你沒在北崇待過,這裏一向是這樣,民風淳樸,鄰裏鄰居關系都處得相當好,見了小偷人人喊打,這屬於守望相助……區裏也正在大力提倡見義勇為。”

“我沒有看到淳樸,只看到野蠻,看到多數人的暴政,”張女士很不客氣地回答,“偷竊是不對的,但是罪不至死,就算該死,也當由法治部門來裁定。”

韓世華猶豫一下,辯解道,“他們偷竊被發現之後,傷人了,這引起了公憤。”

事實上,韓主任並不是很認同區裏搞的那一套見義勇為,不過他現在是陳書記的大管家,萬一表現不好,很可能就失去這個位置,所以他必須幫忙說話,但是這個辯解……難免就有力度不夠的嫌疑。

“公憤便可以殺人?”張寶琳不屑地哼一聲,“大陸的邏輯,真是古怪。”

“見義勇為,能有效地保障社會風氣,”陳太忠淡淡地回答,“人人愛我我愛人人,本來就應該是這樣,難道大家都冷漠地面對小偷橫行,坐視他們持刀行兇,這樣就好了?說來說去,被偷的不是你。”

“你怎麽知道,我沒有被偷?”張寶琳看他一眼,很是義憤填膺的樣子,“這種多數人的暴政,我回國之後,會向媒體曝光的。”

“回國?”陳太忠聽得眼睛一眯。

“曝光?”韓世華的眉頭一揚,群眾自發地打死小偷,這顯然證明了大陸的法制建設不夠健全,“張女士你應該多走一走看一看,北崇現在的治安非常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靠的就是這種守望相助的精神,靠的就是區裏非常注重道德建設。”

“以犧牲法治換來的安寧,不要也罷,”張寶琳這嘴皮子還真跟得上,口口聲聲不離法治。

你都認為自己是外國人了,閑得蛋疼管這些?陳太忠的眼睛又是一眯:是在秀優越感?

“好了寶琳,”張興旺輕咳一聲,中止了女兒的言論,“正事重要……陳書記,我此次回鄉,是想問一問,我張家在三輪鎮上的祖產,能否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