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9章 亂中有序(第2/2頁)

隨著時間進入十一月,北崇雖然更加忙亂了,但同時又更有序了,忙亂是因為事多,而有序則是幾個新來的副區長,已經較為熟悉自己的工作,能開始上手了。

事實上,在今年北崇的大調整之前,區政府的職能早就理順了,現在換了領導沒換骨幹,倒也不怎麽礙事——陳太忠對區政府的整合,以及相關行局的職能和定位,已經完成了。

倒是黨委的事情,令陳書記有點頭疼,好在黨委的事情原本不多,除了靳毓寧這個紀檢書記是外人,其他都是北崇的舊人。

既然如此,陳太忠索性就果斷放權,讓徐瑞麟抓黨群,也不幹預靳毓寧的工作,至於說祁泰山、陳文選之類的,他往下撥錢就行了——讓黨委也變得生動起來。

就連辦公室主任韓世華,年輕的書記也沒興趣動,該幹什麽就幹什麽,他初來北崇的時候,連李紅星都能忍受那麽久,自然是有宰相肚量的。

不過韓主任也不可能在這個位子上久待,陳太忠早晚要把人送走,這不僅僅是常委會一票的問題,黨委辦主任這種核心位置,歷經兩任區委書記,時間久了很容易尾大不掉。

當然,若是此人非常識相,他倒也不是一定要將人趕走。

所以,陳太忠對黨委的整合,也沒花了多長時間,目前還算帶沙運行,不過磨合一段之後,解決一些小瑕疵,應該就沒什麽問題了。

至於說黨委對政府的指導職能,有陳書記指導就夠了,黨委沒必要為這點小事分心。

他是這麽分派工作的,而黨委的人配合得也不錯,幹部進修班開課的時候,徐書記特意將陳書記請去,給學員們講話。

真要說起來,當時在場的學員大大小小一堆,比陳書記還年輕的只有一人,但書記講話的時候,在場的人大氣都不敢出——這是絕對的北崇百裏侯,名義上是,實質上也是。

看到這一幕,要說大家心裏沒什麽波瀾,那肯定是假的,陳書記如此年輕,就到達了他們窮一生精力都未必能到的位置,怎能不讓人感慨莫名?

有了這般認識,願意跟陳書記積極接觸的幹部,也多了起來,有些人礙於身份太低,就去結識廖大寶、王媛媛和祝傑華——這三人是大家公認的,陳書記最看好的年輕幹部。

事實上,有眼色的不止是這些小幹部,連朝田下來的靳毓寧,都請陳書記在紀檢委講過話。

他知道陳太忠無意向紀檢委伸手,但是靳書記想把紀檢監察工作搞好,想要自己說話有力度,想要受人尊重,就必須要爭得陳書記的支持——哪怕是表面上的。

否則的話,不用陳太忠表示出敵意來,只要他漠視一下紀檢委的存在,靳書記的工作就沒法展開,不得不說,北崇黨委的老大,實在太強勢了。

陳太忠對靳毓寧也是不冷不熱,不過他還是表態了,北崇正值高速發展時期,紀檢監察對幹部們的監督作用,是要強調的,紀檢委的同志們不能有畏難情緒。

在確保穩定的前提下,毓寧書記你放手去做,區黨委就是你們堅強的後盾。

這話說了跟沒說一樣,但靳毓寧的目標已經達到了——他首先爭取的,是不被邊緣化。

黨委是這般情況,所以陳太忠的工作重心還是在政府,事實上他現在的時間,已經被折騰得支離破碎。

這天一大早,他從朝田糶米渠的工地回轉,下午趕到陽州市委開個會,回來之後,又跟農校的幾個教師座談一陣,並且當場表示,再給羅雅平撥十萬,為農校配置電腦。

聊著聊著就到了飯點兒,農校的食堂已經把飯菜做好了,陳書記卻是站起身走人——暢玉玲介紹了一個人,想跟他談一談在北崇承包荒山的事。

這只是個初步意向,但陳太忠也得接待,應付完之後,就接近八點了,他剛回到小院,又接到了一個電話,“陳書記你好,我是安德福。”

“嗯,你好,”陳書記客客氣氣地回答,“你的獎勵,我們已經頒發給見義勇為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