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3章 不同民情(第2/2頁)

海洲的培訓,就搞得很草率了,很多農戶被發動的時候,都有一點疑惑——你們說這是好事,但是我把大棚弄回來了,該種點啥,又該怎麽種呢?

可以種蘑菇、香菇、黃瓜、西紅柿、草莓——農業局如是回答,我們這裏有書賣,買一本回去琢磨就行了。

海洲農業局也沒想著靠賣書賺錢,原本是免費派發的,但是當他們發現,不遠處的廢品收購站裏滿是自家的書的時候,還是決定要收費。

總之,就是這種情況,海洲這邊感興趣搞移動大棚的人,還真不是很多,但這是海洲的業績,農業局不肯放棄任何一家。

而那一家,還偏偏地不肯道歉——了不得爺不搞這個大棚了,還省下不少錢。

迫不得已,海洲將電話打到了暢玉玲那裏,希望能網開一面,暢區長對這一套不熟,就請示陳書記。

陳太忠直接給秦鎮市的市長隋彪打個電話,秦鎮是海洲市下屬的縣級市,老班長,你們那兒,有人欺負咱北崇人了,你能不能給過問一下?

請老班長過問,這是客氣的說法,隋市長很清楚這一點,自己若是不予理會,陳太忠絕對就授意人沖過來找事了——兩人搭档一年半,他太清楚自己的搭子有多麽的護短。

事發地點不在秦鎮市內,但是海洲的市委書記是王寧滬,陳書記不可能為這點小事驚動王書記,不過一旦沖突發生,王書記難免臉上無光。

陳太忠打了電話不到一個小時,那戶主就找到了北崇的技術人員,當眾三鞠躬道歉,奉上五百塊的營養費——那廝的身後,站著幾個來歷不明的年輕人,有兩個年輕人的頭發上,能看到明顯的圓箍壓痕,很顯然……他們本是習慣戴帽子的。

這一次發生在廣北的糾紛,嚴重性要超出上一次。

廣北是恒北省的經濟強市,僅次於朝田,茂豐因為新興的工業排在第二,廣北就退到了第三,但是海洲之類想要追它,也很不容易。

這次農業廳的移動大棚推廣,廣北積極地參與,獲得了八百畝的名額。

有這麽一家農戶,申報了五畝大棚,北崇的技術人員過去看了,認為這裏選址不當——這塊地選在了一個山口處,如果有風向比較古怪的大風,大棚直接就吹塌了。

而且這裏緊鄰那座山,發生自然災害的可能性也很大。

所以北崇人當即表明,這裏不合適搞大棚,你們若是自己搞固定大棚,敢冒塌方或者泥石流的危險,那無所謂,可這移動大棚有國家投資,我們簽字要負責任的——這個字不能簽。

北崇人這麽一說,那邊就只好再選址了,前天又選了新址,請他們去看,一個北崇人過去看一下,再度否決,這個地方是不行的,離山倒是遠了,但是這個通道,就是個風口啊。

這一下,那主家就火了,上前推推搡搡的,尼瑪你玩我呢?信不信我今天讓你回不去?

一旁就有農業局的人勸說,說這裏常有風是不假,但是大風不多,你把危險等級稍微調低一點,也就是了。

北崇人血性足,但並不是每個人血性都十足,尤其今天來看地形,不是來施工,只需要一個人就夠了——雖然通常時候,都是來兩個人。

這位想反駁來的,可是他只有一個人,於是就很不解地發問了,說我這也是為你們負責,大棚搭在哪兒,對我們來說是無所謂的,到最後有損失的,是你們自己啊。

爺願意,那姓劉的戶主很不含糊地表示——我住在這裏這麽些年,這裏刮不刮風,刮多大的風,我不比你清楚?

倒是那農業局的人痛快,明確表示說,市裏今年要完任務,八百畝大棚全部要落實下去——今年落實不下去,明年我們想要更多,還可能嗎?

尤其悲催的是,廣北這裏的大棚推廣,政策跟海洲的類似,老百姓要出一筆錢才行,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願意租五畝大棚的,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