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1章 利益交換(第2/2頁)

當然,補貼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海角的補貼,就只有過路費全免,而地北那裏,則是除了高速之外的過路費全免,每噸煤還補貼廠裏二十塊錢——這是鼓勵他們到市場上去搶煤。

北崇賣煤,折騰了差不多十來天,大會小會開得不斷,到最後一盤算,北崇除了賣出去一百三十萬噸動力煤,還賣給松峰二十萬噸焦煤,共計一百五十萬噸煤,合同雖然沒有執行完,但是利潤已經出來了,大約是在三億一千萬左右。

北崇現存的煤,就連一百萬噸都不到了,其中電力煤和焦煤各半,康曉安看得都有點不安,特意找到陳太忠,“太忠,這個煤……可不能再隨便賣了。”

“還有四十來萬噸,你怕啥?”陳太忠不以為然地回答,就算二號機也上馬,四十來萬噸也夠北崇用兩三百天。

“我的海洲電廠還指望你……這兒有個煤倉呢,”康曉安笑著發話。

“想得真美,”陳太忠哼一聲,海洲不出產煤炭,但是周圍也有幾個煤礦,而且陽州到海洲,比到朝田還遠,沒道理從北崇找煤,“自己出錢買煤,我可以借給你場地堆放,保管費啥的,你看著給就行了。”

“你這也太小氣摳門了,”康總很誇張地嘆口氣,“這次你北崇賺大發了,我本來還想跟你北崇借錢呢。”

這話真是不假,北崇這一筆買賣,賺得盤滿缽滿,不光區裏賺錢,很多幫忙關說的人,賺錢都不少。

北崇的物流中心,也因此再度火爆——電廠不但自己組織拉煤車,也去物流中心找返程車,能省一點,為什麽不省一點?

甚至物流中心有個別大車,都不在中心待著,直接跑到煤場門口趴活兒——交五塊錢的停車費而已。

有意思的是,那些電廠的人更認物流中心的配送。不過想一想也是這個道理,一車煤三五十噸的,怎麽都上萬塊錢了,沒人跟車的話,野路子就不太保險,別說拉著煤跑了這種大事,就算是把三五噸煤換成矸石,電廠也虧大了。

就在煤炭賣得差不多的時候,王媛媛又找到陳書記,悄悄地匯報,“頭兒,海角有兩個焦廠,想跟咱買點焦煤。”

“那就賣嘛,”陳太忠最近早就賣得麻木了,而且北崇也消化不了焦煤,“只要價錢合適就行……嗯?海角買咱的焦煤?”

“是啊,”王媛媛苦笑一聲,“我都不想談的,但是他們給的價錢確實不錯。”

最近煤炭的銷售,是王主任一手經辦的,這個壓力不是一般的大,首先是金額大,一百多萬噸煤,七八個億……就是一個年輕的小科長做主了。

其次是人情壓力大,這也就不用多說了,陳太忠都有點扛不住,何況是她?

所以最近官場,關於她的傳聞特別多,有人說她是高級失足婦女,只沖某一個年輕領導岔開腿,就如此地官場得意,也有人說她在此次銷售中上下其手,很撈了些好處。

小王主任在北崇人眼裏的形象,還是比較正面的,這番傳言主要是來自於外面,不過這傳言多了,北崇人心裏難免也要猜測一下。

王媛媛的委屈挺大,她收了好處沒有?肯定是收了,不收的話,比現在更慘。

但是她收了誰的,收了多少,都要原原本本向陳書記匯報——他要是覺得不妥,她不惜撕破臉皮,都不會伸手。

饒是如此,她依舊覺得很累。

“海角焦廠,能給出不錯的價錢?”陳太忠覺得這個說法,很有點匪夷所思,海角的焦廠,一般都有固定的貨源,尤其是北崇距離那些焦廠比較遠,成本上就不經濟。

“我也問了,他們說最近焦煤也不好保證,”王媛媛想一想,又低聲怯怯地說,“他們還悄悄告訴我說……可以走電煤綠色通道。”

亂成這樣了?陳太忠有點恍惚,一時間,他似乎能明白老蒙的感覺了——這根本是亂套了,蒙老大出身能源部,做為計劃時期管過煤炭的人,目睹這樣的現象,肯定別有一番心情。

老蒙找我買煤,那也是給我面子呢,陳書記又反應過來一件事,人家是不缺上家的。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他挺疑惑,“綠色通道那麽好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