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境隨心轉 第086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至於其他的事情,暫時沒有了,哎呀,差點忘了,孤兒院已經蓋好了,我專程去看了一趟,很不錯,寬敞明亮,像大教室一樣,已經有孩子住進去了,他們很開心很快樂。”

這是好事,天大的好事,從初發心到孤兒院終於落成,等於是這一件事情總算功德圓滿了,施得一時欣喜,怪不得最近好事連連,許多事情在偶然之中又有必然的順利,原來是孤兒院的落成又提升了他的福分的緣故。

“月伯伯最近怎樣?”自己知道如何提升福分,如何在福分的提升中,獲得想要的一切,但別人未必會和自己一樣深知積德行善的重要性和深信福分的決定作用,施得現在最關心的是月國梁的近況。

雖然月國梁也知道一些基本的行善得善為惡得惡的道理,但在面臨升遷關頭,月國梁未必會一如既往不問前程地為國為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只管付出不問回報,十個人中,有九個做不到。但事情往往就是如此,越是在意回報的人,越沒有回報。越是不問回報的人,越會得到驚喜和豐收。

“他就在我身邊……”月清影停頓了一下,又說,“他要和你說話。”

“施得,最近我主持了三件工作,第一件,擴建了單城市的幾家養老院,下撥了300萬的財政資金,擴建之後的養老院,可以多容納300名孤寡老人。第二件,申請了一筆扶貧基金,幫助300多個貧困家庭,爭取在兩年之內,讓他們脫貧。第三件,打通了三條百姓反應十分強烈的斷頭路,方便了幾千名市民的日常出行。”月國梁一上來就對施得說起了他最近的工作,不是向施得匯報工作,而是想讓施得明白一點,他雖然升遷無望,但不忘初心,不忘一顆為國為民的公心。

施得笑了,無比欣慰地笑了,一個只管付出不問回報的人,是真正的智者,月國梁這麽做,一定可以有豐厚的回報。

有時善不以大事小事分大小,有個故事說,古代一個官員立志要做一萬件善事,但十幾年後,卻只做了一千件不到,他很是憂心,認為他在有生之年可能無法達成願望了。

次年大旱,許多莊稼顆粒無收,身為父母官,他見民不聊生,痛心疾首,遂以死上書,要求朝廷免去當年的賦稅。結果他的直言贏得了朝延的嘉獎,憑他一紙上書,數萬百姓得以活命。

當晚就夢到神明告訴他,因為他為民請命這一件事情,就相當於一萬件善事,他功德圓滿了。

和一念善心可以抵萬件善事相類似的一個故事是,曾經有一個宰相,善於奉迎上命,有一年有一地河水決口,萬民受災,地方官急報朝廷,要求撥糧萬擔。本來皇上已經批準,宰相卻為了奉迎皇上,非說現在國庫空虛,貿然撥糧萬擔,會負擔過重,不如先派人到地方上查看災情,再根據災情的輕重調撥糧食。

皇上聽信了宰相之言,下令先撥一半糧食,余下的部分,等查清災情後再定奪。結果當晚宰相家的兒子夢到天神的呵斥,說是因為宰相的一句話,會有數萬百姓流離失所甚至餓死,天將降禍到宰相之家。

醒來之後,兒子告訴了宰相,宰相以夢中事全是虛幻為由,不聽勸告。結果其後不久,地方官再派人急報朝廷,因為下撥的糧食不夠賑災之用,災民餓死無數,有部分災民揭竿而起,要造反。

皇上聽了大怒,怪罪宰相,將其罷官。宰相罷官不久,一病不起,隨後病死。宰相死後,家道中落,一家人也流離失所,最終家破人亡。

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一個人的權力越大,身上的擔子就越重,同時,所要承擔的後果就越大。

“月伯伯,我想和您算一道數學題……”施得聽了月國梁的三件事情後,並沒有從正面接話,因為他知道,月國梁的本意也不是讓他對他的所作所為進行評價,所以,從側面回應月國梁的話,才是最有智慧的回答。

“好呀,什麽數學題,說來聽聽。”月國梁的聲音很洪亮,似乎是心情很不錯的樣子。

“1.01比0.99只多了0.02,似乎差距很小,比如說,一個人每天做了1.01,比另一個每天做了0.99的人,只多了0.02的努力,每天0.02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就會讓人產生錯覺,認為每天比別人多0.02的努力,根本就不重要,其實真的是這樣嗎?”施得呵呵一笑,故意停頓了片刻,又說,“事實並非如此——1.01的365次方是37.8,而0.99的365次方卻是……0.03!37.8和0.03的差距是1260倍!任何事情,每天進步一點點或是退步一點點,都可以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產生幾何級的巨大落差。同樣,積善成德和犯惡山積,也是一樣千倍以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