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5頁)

陳海、季昌明、祁同偉都盯著高育良看,現在只需一個命令了。高育良卻突然發現李達康不在現場,偏著腦袋問:哎,達康書記呢?

話音剛落,李達康陰沉著臉,握著手機,從對面接待室出來,匆匆走了進來:來了,來了!育良書記,對不起,我多抽了幾口煙……

高育良不滿地皺了皺眉頭:同志們,我是這樣考慮的,在反腐問題上不能有任何猶豫不決,這個丁義珍非抓不可!最高檢的手續傳來了沒有?陳海及時接話: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正帶著手續往京州趕呢!高育良一揮手:那就有法可依了嘛。綜合大家的意見,我認為丁義珍涉嫌犯罪的證據既然比較確鑿,又是最高檢反貪總局直接抓的案子,我看就不必雙規了吧?啊?還是應該依法辦事,直接走司法程序嘛!

李達康失望地看著高育良:這可不是一個丁義珍的事啊,搞不好又得稀裏嘩啦倒一大片了,京州光明湖四百八十億的投資怎麽辦啊!

高育良的眼神充滿同情:達康書記,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

李達康擺了擺手:算了,算了,不說了,就按你的意見辦吧!高育良把臉轉向陳海:陳海,我知道你早等不及了,行動吧!

陳海笑了:高書記,我已經讓下面行動了!現在就等好消息了。

然而,預期的好消息沒來,壞消息卻來了!陸亦可來電話向陳海和季昌明報告,抓捕行動失利,丁義珍竟然在他們眼皮底下溜掉了!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在場的領導們都陷入了被動,每個人都難免尷尬。陳海更惱火透頂——如果不是這個冗長的匯報會,丁義珍是不是早該落網了?匯報、研究、請示!不就是配合北京抓一個犯罪嫌疑人嗎?至於這麽慎重嗎?在場的每個領導對這一失利都負有責任。

高育良有大將風度,似乎沒想這失利與責任,咳嗽一聲說:檢察院的事讓檢察院去辦,陳海、老季,你們忙去吧,我們等消息。達康書記、同偉廳長,你們還有什麽要說的?沒有?好,那就散會吧!

在目標消失的情況下,會,就這樣散了。事後回憶起來,高育良努力記住了幾個細節情景:陳海散會沖出門時,差點把正進門的秘書撞倒,其焦慮和急切的心情可見一斑。季昌明不急不忙,似乎胸有成竹,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李達康情緒沮喪,滿臉陰霾,眼鏡直往鼻尖滑。而他的得意門生祁同偉則陽光依舊,消瘦的臉龐英俊燦爛。

高育良叫住祁同偉:哦,祁廳長,留一下,我還有事和你說。

祁同偉本來不應該參加這個匯報會。檢察院向高育良、李達康兩位省委領導匯報,不是向他匯報。他趕巧當晚正向高書記匯報有關治安方面的工作,公安廳廳長又與抓人有關,就留了下來。高書記是他老師,兩人的關系較之與陳海更密切一些,有些話就要關上房門談了。

辦公桌上只留一盞台燈,師生二人對面而坐,氣氛就變得親近而又多少有些曖昧了。剛才一場匯報會,冠冕堂皇,水過無痕,大家似乎都在公事公辦,暗地裏卻有復雜的內容,意味深長且久遠。官場上總是這樣,表面上是在談論某一件事,但在這件事背後卻總是牽連著其他人和事,甚至還有山頭背景、歷史糾葛等等。現在要梳理一下了。

祁同偉看出了老師的心思,試探說:高老師,今天要不是您讓我過來匯報全省治安消防綜合整治工作,我也許就碰不上丁義珍這出好戲了。

高育良以感嘆點題:好戲不好看啊,這裏面的名堂估計不少!

祁同偉說:就是。而且這次又是北京直接抓的案子,影響太惡劣了!您看李達康書記今天的臉色,像是他犯了事似的!

高育良點了下頭:丁義珍是李達康重用的,這總是個失誤吧?

祁同偉放開了,知道老師想跟他談丁義珍事件,便站在老師的角度,直截了當地指出,李達康的責任不小。道那丁義珍本就一個馬屁精,走哪裏總號稱是李達康的化身。現在化身出了事,真身豈能不著急?並推測這兩人關系裏不知藏著多少貓膩。老師也扯下公事公辦的面孔,斜了學生一眼,綿裏藏針地問:既然有這樣的認識,那還幫李達康爭辦案權啊?學生一愣,覺察到老師的不滿,正想找話搪塞,卻被老師追著打臉,你是不是有私心啊?祁同偉的臉微微一紅,承認了。

知子莫若父。除了父母,老師是最摸學生脾性的。特別是多年共事,高育良一路將祁同偉提拔起來,學生那點小心眼為師的還能不知道?上位副省長,指望李達康在省委常委會上投一票?明眼人一看便知。高育良緩緩搖著頭,告訴自己學生,他對此不樂觀,也勸學生別這麽樂觀。祁同偉有點緊張,以為李達康會反對他進這關鍵一步。高育良卻仰起臉,說出了自己的判斷,李達康未必能阻擋學生進步,倒是新來的沙瑞金書記——同偉,你想一想吧,哪個一把手到任後會馬上安排提拔幹部啊?離任的省委書記謹慎怕事,留下一批人不去安排,新書記一到任就安排了?有這等好事嗎?怕弟子太失望,高育良停了一下,又安慰說:當然嘍,這也不是絕對的,沙書記呢,現在正在各市搞調研,也未必都不安排!要相信組織,你就別想這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