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老同志(第2/2頁)

唐逸笑道:“這個貞貞,昨天因為薛省長還哭了鼻子,今天就沒事人一樣了,真是個孩子。”都說日久生情,在唐逸家生活了一年多的金貞貞倒儼然成了家裏的一分子,尤其是蘭姐,是當她女兒一樣疼的。

郭士達卻是有些奇怪地道:“薛川省長在這裏批評她?”卻是沒想到唐書記和薛川省長關系融洽到這種程度了。

唐逸就笑著擺手,“這不昨天薛省長去奧體看全運會開幕式的彩排嗎,當時貞貞有些緊張,動作變了形,事後被組織人員罵了一通,回家眼圈還是紅的呢。”

郭士達微微一笑:“薛川省長對全運會很上心啊!”

唐逸點點頭:“有他盯著就不會出亂子,而且肯定辦得繪聲繪色,薛省長這個人,細致。”

郭士達就笑:“中央來的調研組看來就要你接待了,這巡視組剛走,調研組又下來,遼東成了金餑餑了。”

唐逸擺擺手:“工作需要嘛!”略一沉吟,說道:“中央來調研,能發現些問題也是好事,我相信遼東的幹部群眾還是能經歷住考驗的。”

郭士達端起茶杯品茶,默默點頭。唐書記話說得輕松,但郭士達可是知道這次調研組的組長廣電總局何局長是土生土長的遼北人,也是一步步從遼北官場走上去的,對遼北感情不是一般的深。而在遼東和遼北的競爭中,遼北現在已經完全落了下風,何局長對央視新推出的改革頻道一系列關於東三省的報道中過於側重遼東很有些不滿,就是不知道這種私人感情會不會帶到工作中,帶到這次的調研中來。

“還是說說這輪人事調整吧。”唐逸笑著看向了郭士達,“有沒有去部委鍛煉鍛煉的想法?”

剛剛離去的中央巡視組帶來的另一個信息就是中央決定在未來兩三個月裏對某些省部委高官和地方黨政大員進行新一輪的人事調整,職位變動將包括多位黨委或黨組副書記,涉及商務部、建設部、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等中央機構和京城、南京、嶺南、江北、川南、遼東、皖東等省市。這輪人事交流對調時值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施政兩年之際,是中央未來調配省部級人事路向的一個風向標。

對於這一輪人事調整,唐萬東、梁老和包衡都是持支持態度的。實際上會進行人事交流的這幾個省市,不是派系色彩極為濃厚的地域就是山頭鬥得極為復雜的省份。看中央的思路,自然是要進一步淡化黨內派系鬥爭色彩,平衡黨內的各種力量對比,這種流動對於黨的事業有益無害。

遼東是肯定會有一到兩位重量級副部級官員和中央部委或者其他省市進行對調的。在唐逸看來,有著非同一般的大局觀、執政水平極高的郭士達無疑最欠缺的就是洗去身上過於濃郁的地域色彩,如果能去中央部委錘煉錘煉,郭士達的前途可謂無可限量。是以這輪人事交流唐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郭士達。

“我聽從組織安排。”郭士達放下茶杯笑著說,又問道:“那安東?”郭士達自然知道這次是一個極佳的機會,但自己走後,安東這個代表著唐逸仕途中最重要的一面旗幟可不知道換誰來當舵手。這面旗幟還能不能一直打下去唐書記不會沒有考慮,畢竟這輪是人事交流,你上去了中央會下來人添你的缺,唐書記並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第一個和自己談話,無疑令郭士達很感動,同時也不得不為安東擔憂。

“安東,也是時候改變一下了,有容乃大,不敢接受不同執政思路的城市會變得越來越狹隘,何況省委我們這些老同志也不是幹看著嘛,也在旁邊監督嘛。”

聽到唐逸自稱老同志,郭士達就笑了,如果按年紀,唐書記自然年輕得很,但從執政安東算起來,在安東的問題上,唐書記可是最有發言權的一位“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