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6/10頁)

眾人望著桌上那個鼓鼓囊囊的包,眼睛睜得燈泡大,仿佛從沒見過這樣的包似的。

愣了好一陣,祝村長才指了指身旁一位五十多歲的村幹說:“這就是我們的馬村委,是老初中生了,做了二十多年的會計了。”又指著對面一位三十來歲的年輕人說:“那是我們的陳村委,由他兼著出納。”

接下來的事就簡單了,羅小扇當著眾村委的面,把包裏十六萬元現金交給了陳出納,然後對馬會計說:“我這業務經費是要人賬的,請你給開個收據,蓋好章,簽上字,我回去好做賬。”馬會計說:“村裏近年沒買過收據,拿什麽開好呢。”還是祝村長腦子好使,說:“村上不是有一個磚廠麽,鄉稅務所要他們買了發票的,你去找孫廠長弄一張來。”

馬會計很快就弄來一張稅務發票,羅小扇覺得這又不是貨款,怎麽好開這樣的發票?轉而又想,也不是真拿回去做賬,不過是要個證據而已,就拿了這張發票。倒是沈天涯做事老到,笑著對大家說道:“羅處長是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給村裏擠出這筆錢的,為了使大家用好這筆錢,盡快把路修好,我建議在坐的村委都在發票上留一個字,增強大家的責任感,大家一起來監督這筆資金_的使用,如果明年我和羅處長來到楠木村的時候,路還沒有修好,我們就按照發票上的名字,一個個拿你們是問。”

十六萬元亮花花的票子就擺在桌上,要各位簽個字算什麽?

何況沈天涯說的句句都是為了村裏的路,村委們於是紛紛過來在發票上簽字。有的怕簽的字不周正,還學著電影裏的領導簽具文件時的模樣,擺正了姿勢,鄭重其事在發票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該做的事做了,沈天涯和羅小扇仿佛肩頭卸下了一副重擔,一身輕松了。坐了半天車,又在酒桌旁呆了幾個小時,沈天涯就想活動活動筋骨,提議到外面轉轉,看看村小和改水工程。村委幾個人便擁著兩人出了祝村長的屋。

先到了村後半山腰的蓄水池:水是用大號水管從山後引過來的,先蓄到水池裏,然後再用小水管輸到山下村裏各戶人家。水池不大,也就三米見方的樣子。一夥人圍著水池轉了一圈,沈天涯忽見水池壁上刻了兩行字,湊攏去一瞧,上面寫著某年某月市財政局沈天涯處長出資四萬元建成楠木村改水工程的字樣。

沈天涯的臉一下子紅了。這是政府的錢,準確說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錢,這上面卻說是他沈天涯出的資,他怎麽擔當得起?

沈天涯就指著那字,對祝村長他們說:“明天就把這兩行字給剔掉吧。”祝村長說:“那怎麽行?這是水池修成時村裏人集體決定刻上這些字的,而且都是實話。”沈天涯說:“這是政府撥款,又不是我私人的錢。”祝村長說:“雖然不是你私人的錢,可不是你,我們要得來這些撥款嗎?這不跟你私人的錢一回事?”沈天涯難得給他們解釋,說:“反正你們要給我剔掉,否則下次我到村裏來,這些字還在,以後你們有什麽事再也不要找我。”

接下來一行人去了村小。因為是寒假,學校裏沒有人,只有那棟兩層的教學樓孤獨地豎在那裏。穿過操場,踏上教學樓前的台階,大家隔著玻璃瞧起裏面的教室來。裏面的桌椅都擺放得整整齊齊的,不像沈天涯在別處檢查時看到的鄉村學校,一副破敗跡象。沈天涯卻覺得給村裏撥的款子值得。

看了幾間教室,來到教學樓中間的過道上,忽見墻上釘著一塊銅板。雖然已是暮色蒼茫,但沈天涯還是在上面看到了市財政局沈天涯處長出資建校的字樣。沈天涯無奈了,對祝村長說:“你們這樣不是表彰我,是諷刺我,對我有百害而無一益啊。”

眾人聽不懂沈天涯的話,在他們的觀念裏,做了好事留個名是應該的,雖然並沒有什麽實際意義上的好處,但有害這又從何說起呢?羅小扇給他們做了解釋,說:“沈處長是財政部門的幹部,利用工作之便給村裏撥幾筆款子,是他的工作職責,這資金決不是他個人的,現在村裏把他的名字刻到水泥壁和銅板上,這事傳揚出去,或是上面領導下來檢查工作,見這裏說的與事實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反應到財政局甚至市委領導那裏,領導並不知道你們的良苦用心,以為是他沈處長授意你們這麽做的,就會對沈處長產生不好的看法。”

為讓村委們深明大義.羅小扇繼續解釋道:“你們有些不知道,在官場上,領導如果對誰有了不好的看法,這個人以後要想得到提拔或是重用就很難了。現在正是春節期間,農村裏的習俗是不宜破土動木的,我建議大家如果為沈處長好,讓他以後順利做大官掌大權,多給村裏辦大事,出了正月十五,就把這塊銅板和水池上的字給弄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