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最近朱懷鏡去荊都開會,王莽之單獨接見了他。王莽之透露,市委將調整梅次班子,由朱懷鏡任書記。“我相信你會幹得很好的,市委很信任你。梅次這兩年經濟發展不盡如人意,說明領導配備上不太合理。後來你們地委調整領導分工,讓你出面管經濟,這個決策是正確的。我們就是要讓懂經濟的同志挑重擔。只要把繆明和陸天一的安置方案定下來,馬上各就各位。”

王莽之總是把“我”和“市委”作為一個概念使用。他習慣先說了“我”字,接著就說“市委”。聽上去,王莽之就是市委,市委就是王莽之。他平時在會議上,也總喜歡說我荊都如何如何,似乎荊都就是王莽之自家的菜園子。

班子調整是個大事,總得通盤考慮。王莽之問:“誰出任專員合適些?”

朱懷鏡早就琢磨過這個事,在梅次卻想不出個合適人選。不等他答話,王莽之就說:“市委考慮從外面調一位同志去任專員,你的意見怎麽樣?”

“我服從組織意見。”朱懷鏡說。他明白王莽之問問他的意見,只是個客氣的程序,誰出任梅次行署專員,只怕盤子早定下了。

朱懷鏡事後琢磨了王莽之此次談話的每一個措辭,發現信息量遠遠超過了字表意義。比方他說到繆明和陸天一時,不是通常所說的安排,而是說安置。既然是安置,就不可能有什麽好地方等著他們了。

朱懷鏡帶著天大的機密,回到了梅次。不用王莽之交代,他也知道這事是萬萬不可同任何人說的。機密事件,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妻兒。

沒有不透風的墻,市委最後的意圖,不知通過什麽渠道傳到了梅次。當然,這事在老百姓那裏傳著,沒有什麽新鮮可言,人們早就這麽說了。而在官場裏面,卻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的人便恍然大悟了,難怪王莽之對朱懷鏡發表的文章屢作批示。朱懷鏡那篇關於農村稅費體制改革的調研報告在《荊都內參》上發表也有些日子了,有人還專門找出來細看,發現王莽之的批示大有深意:

農村稅費體制改革事關農業和農村的穩定和發展,既是個經濟問題,又是個政治問題。國家將就這項工作出台重大舉措。我們提早對這項工作進行研究,很有必要。朱懷鏡同志這篇調研報告,是在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視野開闊,思路清晰,所剖析的問題以及提出的建議、對策、思考等,在全市很有代表意義。這對我們今後貫徹國家統一部署,認真搞好全市農村稅費體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有戰略眼光和超前意識,多研究一些問題,想得深一些,想得遠一些,努力提高執政水平。

言下之意,朱懷鏡就是執政水平很高的領導幹部了。大凡成功的領導,都會成為官場中人個案研究的對象。他們希望透過這些成功人士的發達軌跡,為自己找到一條終南捷徑。有些人的研究結果是,朱懷鏡憑著兩篇文章,就得到王莽之的賞識了。這很讓那些成天替領導捉刀的機關秀才們鼓舞,幻想有一天這種奇跡也能發生在他們身上。他們也是最願意相信這種研究結果的人。可有的人卻認為這種結論太幼稚了。上面會因你寫了兩篇文章就對你格外器重了?功夫在詩外!他們提出的佐證的確也有說服力:繆明在荊都的文名遠在朱懷鏡之上,怎麽眼看著就要讓朱懷鏡擠掉了呢?

晚上去朱懷鏡家拜訪的人就更多了,他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妙。自己現在越發是萬人矚目了,家門前天天車水馬龍,會誤大事的。他一直恪守自己的原則,堅持不拿不要。在外人看來,他不過就是依照人之常情,收了些煙酒而已。他也只是想做得有人情味一點,並不想占這點兒小便宜。可總有人要在煙酒裏夾鈔票,防不勝防。現在他反復一想,煙酒都不能收了。他做出了一個很私人化的決定:戒煙。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朱懷鏡的戒煙簡直是個事件。很快,梅次各級領導和有關方面有臉面的人物,都知道朱書記戒煙了。起初還有些人繼續上門來,笑眯眯地送上煙酒。朱懷鏡也笑眯眯的,任你把煙酒放在那裏。但你提來兩條煙,兩瓶酒,他就回你四條煙,四瓶酒。“我已戒煙了,酒也不喝了。你拿去吧。”不到一個星期,就不怎麽有人上門了。

可有些人還是想來拜訪,哪怕是空著手來幹坐坐也行。朱懷鏡反復一想,只好出了奇招,在門上貼上紙條:兒子要做作業,夫人要做家務,自己也想休息,無人奉陪說話,私宅不談公務。朱懷鏡啟。

此舉有違常理,甚至同陸天一的路數差不多。可傳到老百姓那裏,他卻落得極好的口碑。都說梅次會有一位好書記,老百姓高興。官場中有的人卻並不這麽想。他們說朱懷鏡是假正經,故作姿態。個別耳朵長的人還翻出他的老底子,四處裏宣揚。朱懷鏡知道自己這麽做會有負面影響,但利害權衡,情非得已,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