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首長》第三部 第003章

趙德良揮了揮手上的那個稿子,說,黨校為我準備了一份講話稿,我就不按這個稿子講了,這個稿子,你們可以發下去,我建議學員們好好讀一讀。至於我個人,或者說,作為一名老黨員,我想在這裏放一放炮。

去年的黨代會之後,趙德良的講話,不現像從前那樣低調,即使拿著講稿,他也常常恣意發揮。這種變化的原因在哪裏,唐小舟一直沒有琢磨透。正因為如此,對於趙德良的每一次講話,他比以前的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他總覺得,這種變化的背後,似乎有著更深層的官場學問。

趙德良說,共產黨之所能取得中國革命的成功和勝利,有一個重要經驗,就是抓黨建工作。在中國近代史上,黨建工作有一些標志性的事件。如果沒有黨建,不可能有第一次國共合作。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時候,就借鑒了共產黨人搞黨建的經驗。可惜的是,國民黨人沒有認識到黨建的重要性,也沒有黨建經驗,後來甚至幹脆不抓黨建工作了。如果國民黨把這件事抓好了,抓得像共產黨一樣好,最終誰能取得勝利,還真是一件難說的事。與國民黨相比,共產黨的黨建工作,不僅沒有松懈,反而更進一步加強。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三灣村,在這裏對部隊進行了改編,當時的部隊不足一千人。這就是黨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三灣改編為什麽出名?因為它改變了黨的組織結構,第一次提出支部建在連上,並且在後來一直堅持這一結構。這是黨建工作的一次裏程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漸變的而不是突變的,三灣改編時黨建工作的重要發展,就是這種漸變發生的必要條件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取得最終勝利的重要基礎之一。

趙德良話鋒一轉,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由於經濟建設嚴重落後,我黨把工作重心轉移了,轉到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決策是英明的,是正確的。但是,下面執行的時候,出現了爭議,爭議什麽?爭議誰來領導這場變革。黨委說,黨領導一切,自然是黨委來領導。政府說,經濟建設是政府職能範圍內的事,自然是政府領導。發展到後來,雙方出現了一些搶山頭的局面,有些地方甚至水火不相溶,搞得像敵人一樣。改革開放至今,已經三十多年時間了,三十多年來,經濟改革,取得了巨大而且輝煌成就,政治改革呢?還停留在黨委和政府拉鋸扯皮階段,直到今天,也還沒有扯清楚。同志們啦,你們都是研究黨建工作的,你們應該清楚,黨委和政府,不是對立的,更不是敵我矛盾。這些年,我們的經濟建設上去了,但是,黨建工作卻下來了,出現了很多腐敗現象。提起腐敗,大家都認為是貪汙受賄。我說不是,或者說不全是。懶政庸政也是腐敗,扯皮推諉、搞權力割據,也是腐敗。如果讓我說,最嚴重的,就是權力割據。權力是黨和人民的,所以,有一個詞,叫公權力。什麽叫公權力?權力屬於社會,權力屬於人民,不屬於任何個人。各級黨委和政府扯皮,扯的什麽皮?扯的就是權力之皮,說到底,就是要權、爭權、搶權。或者可以換一種說法,大家都想要高度集權。這就是腐敗的根源。

趙德良喝了一口水,繼續說,我們的權力結構模式,並不是一個高度集權的模式,恰恰相反,它是一個分權的,一個相互制衡的模式。在黨委這一個層面,我們實行的是集體負責制,決策機構,是一個班子,而不是個人。沒有任何人能夠淩架於集體決策班子之上,包括我這個省委書記。我也必須遵守黨的權力制衡原則,不折不扣地服從和遵守黨的決議。

趙德良習慣性地翻了翻面前的講稿,說,大家心裏一定有個疑問,既然我們的制度是最好的,最科學的,腐敗之風為什麽屢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告訴你我思考的結果,我認為,關鍵在於黨建工作的落後甚至停頓。革命時代,我們的上次黨組織,所起的是決策作用,我們的中層黨組織,所起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的基層黨組織,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大家都看過電影《大決戰》,對不對?用一部電影反應一場決戰,表現力顯然弱了,但有一點,拍得很好。就是我剛才說的三個作用,體現得極其充分。遼沈戰役的時候,我們的黨中央離東北很遠,黨中央集體決定要打錦州,體現的是集體決策。林彪始終下不了決心,這是不是說,林彪從那時開始,就有不服從中央的跡象?不是,這恰恰說明,我們黨的組織結構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一旦林總決定了,整個東北部隊,從總部到連隊,體現了超強的執行力,這也再一次證明,黨的組織結構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