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學期結束(第3/3頁)

金正堂問:“你知道是誰發這些傳單。”

熊小梅按照侯滄海的布置,沒有說真話,生氣地道:“誰知道啊。如果知道,我要拿刀砍他。”

“你換了廚師,郭師傅不在了?”金正堂是老江湖,已經通過換廚師這事猜到了事情真相。

熊小梅道:“郭加林家裏有急事,和杜玉榮一起離開了。”

金正堂冷笑幾聲,道:“你這是亂說,我早就知道郭師傅和你們關系不和。一食堂硬是風水不好,每個老板都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你們自己鬧吧,二食堂和三食堂等著看你們笑話,撿你們的便宜。”

熊小梅沒有再否認,驚訝地道:“以前也出現過這樣的事情嗎?”

金正堂道:“每個老板都出現過。一食堂規模最大,流水最多,我估計你們賺錢惹得廚師眼紅了。二食堂和三食堂規模小得多,從來沒有鬧過事,這幾年都風平浪靜。我對你們夫妻寄予厚望,接下來不要再犯錯誤了。”

金正堂叮囑一番就離開了。

晚餐結束後,侯滄海將侯金玉、李前宏和小林叫到一起商量中餐,商量應付有可能來到的職能部門更嚴苟的檢查。

“這是一次變壞事為好事的機會,以前整個夥食團都是憑經驗運作,以後我們要按照規則運行……當前有兩件事情要做好,一是抓好菜品,通過味道讓同學們回來;二是如果真有相關部門來檢查,可以將檢查結果公布出來,並且及明宣布出去,這就是變壞事為好……”

由於及明處置了郭加林,侯滄海在廚房裏獲得了威信。大家群策群力,積極講主意,想辦法,氣氛變得非常融洽。最初侯滄海擔心李前宏到來會讓侯金玉不快,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侯金玉和李前宏雖然不認識,但是有許多共同朋友,兩人都向對方釋放善意。

隨著郭加林離開,餐廳分工隨之進行了調整:李前宏負責後廚的大灶工作,小林負責小炒,侯金玉則要負責采購和小廳,這是廚房三駕馬車格局;白案則交由王駝背負責,杜高武聽眾王駝背安排;以前的服務人員姜小軍變成墩子;服務員胡一紅取代了杜玉榮,成為服務員中領頭人。

新班子與舊班子相比,減少了三人,這三人有皆是廚房裏的高工資。這就意味著,如果能夠維持到與以前基本的營業額,侯滄海和熊小梅能每月憑空多得近萬元工資。

減少成本,增加收入,這是大家都知道經營之道。道理歸道理,但是沒有經過實踐時,夠進入眼裏,卻很難進入心裏,更別說轉化為自覺行為。

傳單出現兩三天以後,一食堂的人流量逐步開始回流,一個星期後,人流量穩定下來,但是比起沒有傳單時仍然少了至少四分之一。減少的四人之一非常準確地反映在營業額上,熊小梅每天數錢後,總會愁眉苦臉。

食品衛生監督局也派人到一食堂進行檢查,原因很簡單,他們收到了檢舉信,檢舉信就是那一張傳單。

食衛局第一次來檢查食堂檢查之時,侯滄海和熊小梅由於沒有經驗,完全沒有任何準備。這一次他們作好了充分準備,食衛局沒有查出任何問題。

食衛局離開不久,市政府按照原定計劃對學校食堂例行檢查開始。一食堂由於準備充分,而且對檢查細節有提前了解,因此在這次大檢查中獲得了表揚,被寫進了文件。侯滄海找到了這份市政府文件,復印了多份,張貼在一食堂幾處大門。

在接近放假的時候,一食堂的人流量重新回來了。

2002年1月18日,電科院放假已經有了兩天,大部分學生離校。侯滄海和熊小梅經過商量,決定在寒假期間不留廚師,全部放假。盡管會有少量學生會留校,但是為了這少量學生將廚師留下來,利潤還抵不上工資,完全沒有必要。

在年終發放工資時,侯滄海和熊小梅采取工資條加上信封的形式,也就是工資條要簽字,信封是春節期間額外的獎金,不簽字。至於每個信封獎金多少,則根據員工貢獻來決定。這種發放獎金的方式是參照了外企做法,讓員工們得到有效激勵。

拿到工資和獎金的員工們離開了,離開前互相道了新年好。

學生走了,服務員走了,廚師走了,耳根清靜了。

這一學期,侯滄海和熊小梅這兩個菜鳥經受住了考驗,將一食堂運作得還算成功。

電科院一食堂在眾人懷疑眼光中磕磕碰碰地走了過來。支付了工資和所欠貨款,盤點之後,尚余下9.5萬多塊錢。

9.5萬塊錢,這是侯滄海和熊小梅出生到現在擁有的最大一筆財富。

坐上出租車,熊小梅摸了摸厚厚的錢包,對出租車司機道:“走江南新城,看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