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官商合作 投其所好,摸清命門(第2/10頁)

步行約百余步台階,山勢更加平緩,只見幾幢高大威嚴的廟宇矗立在樹叢中。一個中年和尚急沖沖地跑來,他大概就是馬礪峰剛才說到的清隱和尚了。見到三人,和尚說:“阿彌陀佛,各位領導,小僧等候多時了。”

柏安民點點頭,說:“好,清隱啊,每次到你們這裏來,都讓我感到靜心啊。”又指著李非語介紹說,“這位是市委李書記,他是第一次上靈山,你一會兒向他好好介紹介紹靈山寺的歷史。”

清隱向李非語說:“李書記,小僧有禮了。請各位領導到齋房喝茶。”

柏安民對李非語說:“等一會兒再喝茶吧,既然來了,我看還是先上炷香吧?”

李非語說:“對,上炷香,我還是第一次來呢。”

古刹梵音,清香裊裊。平常人們上香,支數都是單數,以三支為多,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進了大雄寶殿,清隱和尚拿起一束香,數了幾支,然後遞給了柏安民。李非語瞅了一下,是九支,看來“九”是柏安民喜歡的數字。九者,久也,當然是指長久了,官運長久,財富長久,平安長久。可見,柏安民上九支香是很有寓意的。

柏安民將香點燃了,先將三支插在香爐中間,然後將三支插在右邊,最後將三支插在左邊,動作嫻熟,一氣呵成。顯然,他是個老香客了。在插香的時候,李非語看出他的口中在喃喃說著什麽的。當然,那麽小的聲音,只有菩薩才能聽得清了。

柏安民上完香後,李非語也來到香案前,拿起三支香,點燃了,虔誠地插在香爐內。李非語特地只拿了三支,是九的三分之一,當然不能和柏安民的支數一樣,領導任何時候都是講究等級的。如果不明智地拿了九支,享受和主要領導一樣的待遇,那說不定就會壞了領導的興致,甚至當場引起他的不快,這都是可能的。

馬礪峰也來上香了,他不愧是個精明人,只上了一支。

上完香,出了大雄寶殿,大家都輕松些了。清隱將幾位領導領到一間花木撫蘇的偏殿,待三人坐定後,他從裏間端出一只瓷壇。他一邊泡茶一邊說:“這是極品霧裏青,貧僧早春保存的,市場上都是論克賣的,一克要四五百塊呢。”

瓷碗裏的茶湯淺黃明亮,清香撲鼻。一克就要好幾百塊,這麽貴的茶葉,連李非語平時也沒有喝過呢,難怪馬礪峰說清隱這個和尚當得瀟灑。再看看那邊的茶幾上,還擺放著一台筆記本電腦。

“好茶!”柏安民贊道,“喝茶還是要心靜,我喝過不少好茶,可是在辦公室裏也好,家裏也好,就是喝不出這個味道。”

李非語應和了一句:“心靜茶香,品茶和心情有關,另外,水質也至關重要,這茶可能是用山泉煮的吧?”

清隱說:“領導說得太對了,是清晨新汲的山泉水。”

趁著領導的高興勁兒,清隱說道:“柏書記,還要拜托您一件事,這靈山寺的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書還沒有辦下來呢,還有寺廟的法人登記證,這兩件大事還要請領導親自過問一下。”

按照規定,宗教活動場所要經省宗教部門依法登記批準,發給登記證書。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具備法人條件的,同時辦理法人登記,並發給法人登記證書。當初建廟時,因幾名老幹部反對,辦證的事就緩了下來。難怪清隱這麽著急,如果沒有經過登記批準,靈山寺就是非法宗教活動場所,清隱自然更談不上是什麽合法的住持了。也就是說,如果靈山寺不被宗教部門登記,隨時可能會被查封,清隱也隨時可能出戶。

柏安民“咕嚕”一聲吞了一口茶水,聲音很響亮。他用碗蓋輕輕撥弄著茶葉,說:“你說的事上次出了點小麻煩,下次再交個報告上來吧,我和宗教局打個招呼。”

清隱喜不自禁,笑道:“既然幾位領導喜歡這茶葉,小僧這裏還有一點,改天專程給各位領導送去,順便把報告也一道交上來。”

香也進了,茶也喝得差不多了,清隱也如願以償,看來上午的活動應該結束了。

李非語像是想起了什麽,他問清隱說:“清隱師父,這廟宇所在地是古靈山書院遺址,聽說遺址上還有一塊碑刻,你知道在哪裏嗎?”

“哦,我知道,順著這條巷子,一直向後走,出了廟宇後門,再向前走一段路,就能看到那塊碑。李書記,我帶您去。”清隱答道。

“不用了,你陪柏書記在這兒喝喝茶吧,我一個人去看看。”說著,李非語站起身,跟柏安民、馬礪峰打過招呼後,一個人向靈山寺後門走去。

後門是關著的,並沒有上鎖。李非語打開門,外面只有一小塊狹長的山地,荊棘與雜草叢生。踏著沒膝深的荒草,放眼四下尋覓,在一個角落裏,李非語終於發現了一塊石碑。他好不容易來到石碑前,扒開雜草,細細辨認著上面的碑文。碑文雖有些漫漶,但字跡基本可辨。大意是說,古書院由陶侃創辦,史上人才輩出,後幾經興廢,光緒年間,為再現這一人文盛景,當地官紳名流集資重建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