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代縣長震怒傳薊原 煤礦驚現無名屍體

幹部是需要流動的,這就跟水一樣,一直流動的水,叫“活水”;靜止的水,叫“死水”。所謂“流水不腐”,可指幹部的調配使用。代縣長李明橋試圖盤活薊原這潭“死水”,所以,不管這幾位局長的身後有沒有“大手”,也不管這只“大手”是從哪個方向伸過來的,他都打算摸一摸,哪怕一直摸到老虎屁股。

1

李明橋剛來薊原那陣,就聽人說過,在薊原地面上有“四大牛人”,任誰來當書記縣長,這“四大牛人”是萬萬開罪不得的,否則,你就甭想在薊原的地面上混。老百姓中間有一個非常流行的順口溜,就是專門說這四個人的:

國土局長的胃,煤炭局長的湯;

財政局長的錢袋子,公安局長的槍!

老百姓說,縣裏四個要害部門的寶座就是專門為這四個人定制的,只能他們坐,別人想坐門都沒有。據說,國土局長已經把自己的年齡改小過三次,財政局長档案上顯示的年齡只比自己的兒子大十二歲……由此,老百姓把國土資源局、煤炭工業監督管理局、財政局、公安局四個局長的位子,稱為四大“鐵板凳”。

李明橋不信這個邪。他認為,不就是幾個小小的局長嗎?有什麽動不了的?八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換防呢,他們還能把局長當到老死不成?沒人敢動他們,說明有人的屁股不幹凈。

李明橋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準備拿這幾位局長開刀——他們當局長的時間太久了,這就跟食物一樣,在一個袋子裏儲存的時間過長會發黴的。李明橋當然不希望這幾位局長跟時間放長了的食物一般發黴,甚至變質變味,他只希望他們順順當當地讓出局長的位子來,讓年輕有為的人上,紮紮實實地幹點工作,別死占著茅坑不拉屎。幹部是需要流動的,只有流動了,排在後面的幹部才會看到被提拔的希望,才會更有幹勁。這就跟水一樣,流動的水,叫“活水”;靜止的水,叫“死水”。所謂“流水不腐”,可指幹部的調配使用。

李明橋想讓薊原縣這潭“死水”變成“活水”。

來薊原赴任之前,市委翟副書記告訴李明橋,說薊原是礦區,情況復雜,凡事要講究策略。翟副書記的話說得很誠懇,完全是父輩囑咐晚輩的口吻。李明橋給翟副書記當了五年秘書,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個以鐵腕著稱的領導的真情流露,這讓他感動不已。翟副書記大名翟子翊,是市委常務副書記,分管黨群組織工作,一度被譽為衢陽市除書記市長以外的“第三號人物”。由於工作作風強硬,敢跟市委書記拍桌子,所以在衢陽的幹部們口中,翟副書記素有“鐵腕老三”之謂。

翟副書記說:“明橋啊,萬清同志是老資格的縣委書記,遇到化解不開的矛盾,多跟萬清同志溝通溝通。”李明橋連連點頭,倍感自己任重道遠,同時感覺自己面對的不是跟隨了五年的市委副書記,而是父親,一位慈祥的父親。這種感覺很奇怪,一度讓李明橋產生錯覺,好像自己的父親還活在世上一般。

李明橋的父親跟翟副書記是同學,當過副縣長,曾經在衢陽的政界風雲過一段時間。還是在任上的時候,所在縣的一處大樓發生坍塌事故,李明橋的父親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毅然沖進坍塌的樓內救人,結果被流石擊中,當場殞命。當時李明橋還小,只記得父親一張棱角分明的臉龐。正是這個原因,翟副書記當上常務副書記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李明橋擔任自己的秘書,並且把李明橋提拔為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在李明橋看來,翟副書記是那種平時不苟言笑的領導,很嚴肅,輕易不會表露出什麽。在官場待得久了,李明橋已經習慣了聽假話、空話、套話,翟副書記的一番肺腑之言,反倒讓他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

翟副書記還說,凡事要講究策略——所謂策略,說白了,就是處事技巧,無非“圓滑”二字而已。李明橋暫時還不想“圓滑”,他不想讓自己剛來,就給薊原的老百姓和幹部一種錯覺,讓他們以為自己工於心計,只是一心奔仕途的官場“老油條”。李明橋的父親當副縣長的時候,在老百姓當中口碑不錯,李明橋也想當一個口碑好的縣長。他的觀點是:為政一方,就一定要造福一方;否則,就不要死占著縣長的位子。如果只是單純地為了加官進爵,那還真不如像謠諺裏說的,回家賣紅薯去。

但薊原縣的幹部結構讓他寒心。據李明橋私下裏了解,國土局長張得貴的真實年齡已經六十有五,為了賴在局長的位子上不下來,先後把自己的年齡改小過三次。據說這個國土局長的胃不同於普通人,酒量驚人,屬於千杯不醉那種,而且是非15年窖藏的茅台不喝。他手裏掌握著審批土地的大權,圍著他轉的盡是房地產公司的老總。一次,在飯局上,張得貴揚言:“喝一杯酒,批一畝土地。”一位開發商連喝180杯,當場就喝趴在地板上了,後來進醫院躺了半年,出來之後就變成了植物人,整天坐在輪椅上被保姆推來推去。好在國土局長講信用,如數給了該開發商180畝土地的批文,只是批文交給了繼任公司老總的兒子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