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4/12頁)

“唉!實在是太復雜太為難了!一平啊,你說說,陽城怎麽會出現這樣兩個人物,唔?”廖志國眼睛都憋紅了,雙手更是將太陽穴揉出一道深坑。

“哦,有了。丁松市長那兒,倒是有一個解決辦法。”黃一平似乎忽然想起。

“快點,說來聽聽。唔?”廖志國催促道。

黃一平說的這個辦法,其實倒也真的不失為一個妙招,也可以說是一個殺手鐧,足以封住丁松之嘴——

丁松兒子供職省城某建材集團,主管鋼材與幕墻兩個大項的銷售。幾個月前,“鯤鵬館”工程剛有風聲傳出,丁公子就悄悄找到黃一平上門推銷,而且有意無意打出父親丁松的牌子。黃一平知道,將來這個工程需要的鋼材與幕墻,數量相當龐大,初步估算價值將達億元以上,任何一個供貨商只要沾上這個項目,都等於撿到一塊肥肉。幸好,丁公子所在的那個建材集團,企業信譽與材料品牌、價格都還不錯,作為主要供應商應該問題不大。不過,如果真讓丁公子做成此筆生意,作為經手人定然有非常豐厚的回報,無形中也就相當於封住了丁松的嘴,豈能再說三道四、指手畫腳?現如今好多官員,自己為人處事倒也不失清正剛直,對待平常親屬也還把持得住,可涉及寶貝兒女的事業、前途往往就心慈手軟了。

“唔?有這事?好吧,你先答應丁松兒子,只要材料質量達標、價格公道,可以優先考慮他那個公司。”廖志國幾乎未加思考,就滿口應承下來。

黃一平聽了,心底一塊石頭也終於落地。說實話,丁松兒子的這件事,一直壓在他心頭,既不便拒絕,又不宜對廖志國直說。不想,今天這個場合,倒是找到一個說的機會,而且收到了雙重效果。

51

表面看來,廖志國揪心於“鯤鵬館”選址一事,且因為洪大光、丁松之間的爭鬥而左右為難,完全是出於工程建設本身,或是從陽城政界團結、穩定的大局考量。其實不然,至少不完全如此。

廖志國內心還有一塊心結,卻是由於日前北京的一次拍賣會。

北京天地傳媒在陽城設立分公司之後,陽城官場中很多有心、有識之士,紛紛通過郎傑克的牽線搭橋,迅速同蘇婧婧建立了熱線聯系。短短幾個月時間內,郎傑克從蘇婧婧家拿走的那些玉器、書畫、瓷器之類,不論真偽、優劣,全部被人以高價買走,其中不少很快又再回到蘇婧婧的藏品架上。而且,像玉筆洗、《北國秋景圖》等少許品相好些的東西,已經在不同買家與蘇婧婧間周轉過若幹次。如此一番運作下來,蘇婧婧在腰包大鼓的同時,也不免感覺有些無趣——再好玩的遊戲,老是按照一種套路玩下去,畢竟難免枯燥。同時,隨著加入這個遊戲的人增多,她也隱隱有些擔憂,畢竟魚龍混雜,萬一哪個環節不可靠,埋下定時炸彈,後果將不堪設想。

某日,蘇婧婧突然給黃一平打來電話,讓他火速到陽江一趟。黃一平不敢耽擱,當夜即開車前往,趕到廖府時,蘇婧婧已經在四樓工作室恭候多時。那張雙人床般大小的畫案上,堆放著不少玉石、書畫、瓷器、牙雕等物件。

“幫我把這些東西,按照清單退還給這些人。”蘇婧婧遞給黃一平一張名單。

黃一平望著面前的東西,又看了清單上的名字,心裏立即明白了七八分,可臉上依然得裝傻,問:“婧姐,你這是?”

“喜歡收藏的朋友間搞些藏品互換,原本屬於正常的藝術鑒賞與交流,可是如果沾染了官場上的權力與利益,這種藝術交流就變味兒了。再說,我將藏品交給郎傑克,也只是希望通過正常的商業渠道,幫我把東西兌換出去,以解我的生活困境與燃眉之急,可不能讓那些居心叵測的人給攪和了。我把東西和名單交給你,是放心你這個弟弟,回去後一定幫我退了,同時向這些同志打個招呼,說婧姐那兒東西歸東西,朋友還是朋友。”蘇婧婧態度很堅決。

那天,蘇婧婧告訴黃一平:“很小的時候,因為父親做官的緣故,記得家裏不停有人過來送禮。那時的禮品,多是些雞鴨魚肉,甚至還有花生、豆油之類,最奢侈也無非一條大前門香煙、兩瓶洋河大曲酒,不像現在這樣動不動就是成捆現金。對於前來送禮者,母親有三條基本原則:不熟悉的人不收,現金不收,價值超過十元的物品不收,而且收了人家的一定得當場還些禮物。有時候,看到母親與送禮者推讓、拉扯、追跑,我會覺得很好笑。可是,長大後我才知道,母親是一個真正的賢內助、廉內助。如果沒有她的那些堅持,父親官途不會那樣順利,聲望不會那樣清正。也正因此,在母親去世後,父親一直不肯續娶。現在,雖然時代不同了,社會風氣變化很大,可像我這種身份的人,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當好丈夫清正廉潔的把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