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法源寺(第2/2頁)

"我明白了,所謂佛緣其實就是善緣,善是奉獻,而非索取,世人供佛大多是為了索取。"

"你很有佛性,其實人原本都有佛性,只是被妄想和欲望所覆蓋了,香燭代表心香和心光,是在教育我們要時刻記住佛菩薩的教誨,去掉我們心中的妄想和欲望,把我們原有的心香與心光顯露出來,如果你平時不做善事,哪怕你再許願,再燒高香,佛菩薩也不會保佑你的。因果報應如影隨形,想平安健康就要多做善事,戒貪婪;想要富貴,就要布施貧苦,這才是佛菩薩對我們的教誨!"智善語重心長地說。

"智善師傅,你手中的念珠果真能消除煩惱嗎?"

"念珠,也叫拴馬鎖,隱喻人心猶如狂奔的野馬,雜念紛飛,一時一刻也不停,手掐念珠,誦念佛陀、達摩、僧伽的名號,就可以放下一切,身心專注,遏止住妄念私心,增加定力,增加智慧。念珠的意義就是提醒我們要皈依三寶。"

"智善師傅,我這次來見你,就是受朋友之托,為念珠開光的。"

丁能通說完,把手中的念珠遞給智善。

智善接過丁能通遞過來的念珠,口誦佛號說道:"能通,念珠的主人是一位活菩薩,這些念珠已經用她的佛心開光了,老僧自愧不如!其實和尚念經開光,實際上是開信徒內心之光,升起對佛菩薩的信心。佛的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如果你悲心重,就會得到觀音菩薩的加持;如果你孝心重,就會得到地藏菩薩的感應。念珠的主人悲心重,托你的朋友孝心重,都是用恭敬心、真誠心來面對人生的人。"

"按您的意思,我對著念珠誦一聲'阿彌陀佛',豈不就等於開光了?"

"誦一聲佛號,得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天天念,天天加持,不僅加持念珠,更加持你本人,何樂而不為呢?"

"智善師傅,那我和和尚還有什麽區別?"丁能通笑著說。

兩個人一邊聊一邊信步往前走,不知不覺走進大雄寶殿,在寬敞的藻井裏有無數只小麻雀飛來飛去,自在地鳴叫著,隨意地起落,仿佛這裏就是他們的家。丁能通來過許多次法源寺,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景象,他驚呆了。

丁能通心想,是什麽樣的慈悲讓這些麻雀這樣放心?是什麽樣的胸懷讓它們如此自由?一股感動莫名地湧上來,丁能通對法源寺更加肅然起敬起來!

"智善師傅,其實我更喜歡憫忠寺這個名字。"

"能通,叫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想什麽,做什麽!"

"智善師傅,我這次來還有一層意思,宦海沉浮,想請師傅指點迷津!"

"我送你四個字。"

"哪四個字?"

"法海真源。"

丁能通每次見智善都獲益匪淺,這次更是如此。兩個人攀談了一上午,丁能通吃罷齋飯才離開。當他走出山門時,幾個僧人正推掩那扇大門,仿佛是將丁能通推出了歷史的漩渦。

法源寺的大門,像睜開的眼,橫淌於寺外的是時間的河,河面上的浮光掠影,蕩漾著千年歲月的悲喜浮沉,跨越漫漫時空的今日與往昔,像念珠一樣被細細的線穿起,再一次將丁能通置身於昨日的世界,去品味歷史的真實。丁能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與法源寺結緣的李敖的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的結尾:

"啊!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我們不敢向你再會,是你向我們道別,向我們一代一代道別。我們一代一代都傾倒了,只有你佇立。不過,我們樂見你的佇立,我們一代一代,把中國人民的血淚寄存在你那裏--你的生命,就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