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4頁)

常委會上,宗榮首先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她問樸格:“章達同志的問題查了沒有?到底是什麽情況?”

“沒全部查。”樸格道:“剛查了一些,因為我的事,停了。我正要匯報這事呢。就目前查的情況看,有問題,但沒發現重大問題。”

宗榮把眼光朝程傑之和葉能文兩個人看了看,然後說:“既然沒重大問題,我看是不是就按組織部門以前的提名來辦理?”

程傑之點點頭。

葉能文喝了口水,“我看這樣吧,章達同志既然有一定的問題,還是不要作為提名人選好。現在的委員們認真得很,到時再出難堪,還不如現在就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縣直機關和鄉鎮符合條件的人選不少,是不是在這些人當中再提名一個?像清溪的光大帥,還有建設的徐延高,都是合適的嘛。不必要非在一棵樹上吊死,是吧?”

……一片靜寂。

葉能文又補充道:“這兩個同志,好像都已經在縣級幹部的後備名單中,這就好辦嘛。不必要再搞民主測評了,直接上報。批復後,我們的兩會不就能順利地召開了?”

組織部長徐成插話道:“光大帥和徐延高都是去年後備縣幹推薦中推薦出來的人選,市委也批準了。”

程傑之知道,這會兒該他說話了。這個話題是宗榮提出來的,她只有最後才能定奪。現在,她是不會說話的。這是開會的藝術,特別是常委會,什麽時候該說,什麽時候不該說,是很有講究的。該說不說,你無法表達你的想法;不該說的說了,你等於充當了炮灰。表達想法是常委的權利,當了炮灰,可就是政治上的幼稚了。

“我覺得能文同志這個提議很好。湖東最近以來,形勢十分不令人樂觀。出了很多事,老百姓和各級都有議論。這個時期,領導幹部在決策問題時,就更應該慎重再慎重。尤其是政協副主席提名這樣重大事件。對於剛才提到的兩個同志,我想還是光大帥同志稍好些。兩個提名,一個縣直,一個基層,也體現了對基層工作同志的關心與愛護嘛。大家再考慮考慮,醞釀醞釀。”程傑之邊說著邊將手機拿出來,看了眼手機,“應該定下來了,不能再拖哪。”

程傑之這麽一說,其實是給定了個調子,很快其它同志都發表意見了,大部分都是同意光大帥的。但也有兩三個人傾向於徐延高。相比起來,有點勢均力敵的架勢了。

大家都發言後,宗榮稍稍看了下筆記本,“都發表了意見吧?我也來說說。這兩個同志,應該說都很不錯。政治素質過硬,領導能力強,又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了多年。群眾反映也是很好的。剛才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在兩個人中選擇誰,爭議還是有的。這樣吧,我提議一下,實行無記名表決。如果大家沒意見,就請徐部長馬上安排一下,立即進行。”

程傑之愣了一下,接著道:“我看這辦法可行。”

票很快投好了,現場統計,結果徐延高比光大帥多一票。這個結果與剛才發言的結果恰恰相反。可見說出來的話,與心裏想的,往往是不一致的。說的時候,可能礙於某些人的面子,把想說的咽了,把不想說的講了。而投票則不一樣,反正是無記名,投誰了,只知道結果,卻無法知道是誰投的。何況即使知道,也搞不清楚具體是哪一個人。方法不同,心態不同,結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宗榮宣布了結果。程傑之看起來心情也不錯。徐延高跟他走得也很近,這樣的人上去,也不是壞事。而且,就是剛才結果基本知曉的那一刻,程傑之忽然想到了下一步應該安排誰到建設去?建設在縣直機關中是個好單位,誰都想去,可也不是誰都能去。越是好的單位,人事越復雜,一般的人是駕馭不了的。程傑之在腦子裏迅速地過了一遍,很快選定了一個人選:黃花鄉的書記屠大河。

前兩天,屠大河還到家裏去找過程傑之書記,說自己在黃花呆了整整十一年了,連書記都幹了六年了。就是輪流,也該動他了。程傑之問他想往哪動?位子都是滿的,叫誰讓?屠大河說不行到縣直哪個好一點的單位,當黨組書記也成。反正鄉鎮不能再呆了,再呆,胃也喝壞了,脾氣也糟透了,連老婆孩子都懶得再親近了。這不,位子出來了。而且,這位子適合屠大河。

當然,這還得等到政協會後,不過,未雨綢繆,先考慮總不壞啊。這幾天,他想盡快找個合適的時機,與宗榮通個氣,免得她到臨時又提出別的人選來。他知道,宗榮現在是必須低調的。雖然是等額選舉,可也不能萬無一失。真要出了點事,不選你宗榮,你也沒辦法。民主嘛,民主就是尊重代表的意願。既然是尊重代表的意思,代表就有可能選別人。真要出了這洋相,哪怕你最後還是當選了,往後你在湖東的威信,也自然地下降了。那還能讓人服?不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