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財之道(第2/2頁)

很多寫手都很宅,長時間的孤獨自處讓他們的性格都趨向於孤僻,不太喜歡跟人交流,也無法跟外界進行有效的互動,朋友圈越來越狹窄,很少接觸到女性。所以,很多寫手收入頗豐,但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上卻出現了問題。

這還只是性格方面的影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久坐讓寫手不同程度的都會患上寫手的職業病:腰椎,頸椎,尾椎,視力都會出問題。重活一世,王勃不希望自己如此的悲催——有錢了,卻沒有時間去享受。錢他會想辦法去賺,但是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用自己的快樂和健康去換。

簡單的這麽一想,王勃就發現無論是買股票,炒房子,或者發財後開公司搞投資都需要一筆啟動資金,通俗的說法就叫第一桶金。沒有第一桶金,後面的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看得見摸不著。

“那麽,我的第一金到底怎麽去挖呢?”坐在寫字台前的王勃一邊轉著筆,一邊絞盡腦汁,苦思冥索。

第一桶金說起來簡單,但超過百分之九十想創業的人通常都死在第一桶金上,特別是對於一窮二白,毫無任何背景的平頭百姓而言更是如此,哪怕他們的想法再好,點子再美妙,都因缺乏啟動資金而坐視機會的白白流失。

很不幸的是,王勃的家庭就是屬於那種一窮二白的類型,一窮二白到什麽程度?從他十歲的時候母親帶著他嫁給繼父開始,一直到他20歲去重慶讀大學,他就只穿過三套新衣服,一套是小學時母親用別人送的料子叫裁縫做的,一套是初三時母親領著自己去城裏買的,最後一套便是高中時學校要求必須買的校服。在他大學期間能夠自己打工賺錢之前,他的小學五六年級,整個初中和高中所穿的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的所有衣服,都是繼父從他城裏面的姐姐那裏討來的他表姐和姑父不穿的舊衣服。

所以,在王勃的整個青少年時代,他所穿的衣服,不是偏女性化,就是顯得特別的老氣和成熟。

另外一個能夠說明王勃家一窮二白的例子便是繼父“竭盡所能”,也只能夠給他交齊初中兩年,高中一年的學費,如果命運不做任何改變的話,兩個月後王勃升高二,六百多塊錢的學費王勃是沒法交了。

中學多少還交了一點點,到了大學則完全需要國家的助學貸款了。所以,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王勃身上的另外一個標簽永遠都是同一個:

品學兼優,需要補助的特困生!

對於一個體面一點的新衣服都無法給自己的孩子買一套的家庭,要談什麽第一桶金,跟癡人說夢沒什麽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