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曾凡嵩(第2/2頁)

鐘曉敏的提議最開始實在是出乎曾凡嵩的意料。但是經妻子這麽一分析和鼓動,倒是覺得未嘗不可試一試。王勃的這個小舅某些方面跟他差不多,沒事兒的時候都愛搗鼓東西。王勃小時候幾乎所有的玩具,什麽竹蜻蜓,滾鐵環,牛兒(陀螺),風箏,釣竿,彈弓,洋火槍(火柴槍),竹箭,吹箭,弓箭,青蛙箭(原理類似於弓弩,用自行車內胎做動力源,用竹筒做彈射箭支的通道,通過機括發射)等等小孩子愛耍的玩意兒,王勃在十歲前就全會制作,而且是一個人利用最簡陋的工具刀削斧砍加火燒獨立完成。

他不僅會做,而且做得精,做得漂亮。每每與周圍的小夥伴一比,哪怕是一些年齡比他大幾歲的大孩子做出的玩意兒相比,他做出來的東西往往都是最好的。而且所有的這些東西都並沒人教他,都是他看一眼別的孩子手裏的樣品後,就自己跑回家中慢慢琢磨,準備材料,加工材料,組裝,修正,最後成型。

王勃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他滾的第一個鐵環,就是在垃圾堆裏翻出的一根彎彎曲曲的廢鋼筋自己圈出來的。那個時候,他只有五歲。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要想將一根成年人小指頭粗細,彎彎曲曲的廢鋼筋變成圓溜溜的鐵環,需要攻克兩道難關。第一就是如何將已經成麻花團一樣的廢鋼筋弄直;第二就是如何將其圈圓,變成精度很高的圓形,以便首尾能夠恰到好處的焊接。五歲的王勃,用石頭砸,在竹林間利用相隔很近的兩根竹子通過杠杆原理使出吃奶的勁掰,花了整整七天的工夫,才將一團“毛線”變成一個圓,很標準的圓。

王勃的天性中有一種精益求精,不做便罷了,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偏執!正是這種吹毛求疵的偏執,讓他在幾歲的時候無論做什麽,最後的結果都比周圍的人高出一籌。

所以,後來的王勃經常感嘆,萬分遺憾的說以自己的脾性和天生的巧手,自己大學根本就不應該讀文科,而應該讀工科,畢業後當研究員,當工程師!

但後來王勃大學畢業後進入了重慶的制造業,他自己雖然當業務員做出口,但是工廠裏面的研究員,工程師卻是接觸了很多。甚至有一次機緣際會,他還跟工廠內負責技術和研發的老總當了次“連襟”。

當了解到這些工程師們的工作環境,地位,等真實境況後,王勃那遺憾於想當“能工巧匠”,“大匠”,“大師”而不得的心思才漸漸的淡了下去。他知道,除非他投胎投到太平洋對岸的那個國家,否則即使他讀了全中國最好的工科,真當了什麽研究員或者工程師,他也幹不出多大的名堂出來。

當時王勃跟工廠研發部有個姓熊的高級工程師十分的投緣。一次酒後,此人就向王勃抱怨說他和他的同學同時研究生畢業,他雄心勃勃的去了企業搞研發,他同學則通過關心進了教育系統成了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公務員,兩人現在的收入就不提了,完全沒可比性;單單說十年後兩人退休所拿的退休工資,他這個高級工程師退休工資2600元,而他那個當公務員的同學起碼要拿5000多。憑什麽啊?

那個時候王勃也是過了三十歲的人了,也喝了兩口酒,當時就說:老熊啊,到現在你還不明白問題的所在嘛?這就是話語權的問題呐!你那同學,多少家長,多少老師要求著人家,你一個私企摩托車廠搞研發的,誰來求你?你活這麽大把年紀了還看不清這社會的現狀,活該你造孽喲!

天才沒了土壤,跟魚兒缺了水,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區別。

王勃的小舅曾凡嵩也喜歡搗鼓,制作東西,尤其擅長修理。他小舅雖然連初中都沒畢業,但是自學成才,小到收音機,大到電視,洗衣機,以及後來的摩托車,什麽都會修。

小舅所在的曾家大院,誰家中有什麽物件壞了,都不抱到街上去找相關的修理鋪,直接找小舅。幾個舅舅當中,王勃最為遺憾的就是自己的這個小舅,因為年代和家庭的關系,文化少了,沒能走出去,要不然,以小舅的勤勞和那股子鉆勁,絕不會一輩子都窩在農村,必然會大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