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遇見的你,你們及所有人

鋪天蓋地的掌聲,歡呼聲和尖叫聲一直響徹了近兩分鐘,才在前排領導的不耐煩的皺眉中,在各班班主任的吆喝制止聲中漸漸平歇了下去。

掌聲漸歇之後,躺在地上的九人“起死回生”。“十人團”聚在一起,手拉走,排成一排,一起朝台下數千師生鞠躬致謝,又引來一片連綿的歡呼和尖叫,如此反復三次,其余九人才相繼下台。

第二十八個節目一過,接下來第二十九個節目就是王勃的獨唱《遇見》。原本是需要主持人走下串場,報下幕的。但早在節目演出之前,他便和張昕玥商量好了,他的獨唱不需要報幕,接著剛才的勁舞繼續表演,一氣呵成。

其他九人下台之後,張昕玥小跑著上台給他送來話筒。王勃順手將頭上的黑氈帽摘下來扔給張昕玥,也沒下台換裝,將就身上的那條已經被汗水完全打濕,稍顯淩亂的白襯衣和歪系在脖子上的黑領帶,頭朝後一仰,左手呈梳子狀將沾著汗水的濕發朝後一捋,梳了個周潤發小馬哥似的“大背頭”。然後,王勃手拿話筒,一邊輕輕的喘息,一邊微笑,來到舞台的中央,視線看向台下數千陌生的師生,等待著音樂的響起。

才平歇下去的掌聲和歡呼聲又一次響起,夾雜著不少男生女生的驚聲尖叫:

“王子安——”

“遇見——”

王勃高舉話筒,朝喊自己名字的方向揮了揮。他的這一動作,再次引來無數學生的尖叫和無數班主任的苦惱和“怨恨”——七班的這個學生,就不能老老實實的表演嘛?還和台下的觀眾玩互動,真把自己當明星了?!

約莫過了半分鐘,從布置在舞台前方的四個巨大的揚聲器中傳來一陣“叮叮淙淙”悠揚的鋼琴聲,《遇見》的前奏終於在“胡小琴”鋼琴的伴奏下響起。

王勃將話筒湊到嘴邊,一邊朝台下的人揮手,一邊說:“一首《遇見》,送給遇見的你,遇見的你們,遇見的所有人。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聽見,冬天,的離開;

“我在某年某月醒過來。

“我想,我等,我期待;

“未來卻不能因此安排。

“……”

三十二個節目當中,唱歌的至少有七八個。除開大合唱小合唱,獨唱的也有三個。這三個獨唱的學生,先不說唱的內容,單是台風,很明顯的就帶著這個年代學生唱歌的特色。而這種特色,大多又是模仿電視中的“歌唱家”而來:

基本上站在原地,擡頭挺胸,一動不動。唯一的姿勢,大概就是偶爾將空閑的左手四指閉攏,手板心朝上,放在心口,朝左上方徐徐推出。一會兒之後,又徐徐推出。再一會兒之後,還徐徐推出……如此反復。

總之,就是一個推推推推推!中規中矩,嚴肅有余,活潑不足。

王勃唱歌的時候,那就隨意多了,隨意到在某些老師和領導們的眼中,完全就是“沒規矩”,“沒站相”!整個舞台,就仿佛他的後花園,他一邊唱,一邊在後花園中走來走去,形如散步。他也不做什麽朝天空推手的手勢,沒握話筒的左手要麽自然下垂,要麽半收著夾在腰側,五指時而自然彎曲,時而又用力握成拳頭。

但這些還不是最主要的區別。他和其余三個獨唱學生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唱歌時的表情和神態。前面的三個學生,要麽一直一臉嚴肅板正,神情莊重;要麽始終保持燦爛的微笑。莊重或微笑的同時,三個學生的視線都一直看著台下觀眾,沒離開過。

而王勃,卻和前面的三人大不一樣。別人是瞪大眼睛,和觀眾做著視線的交流;他卻經常是半閉著眼睛,根本不看台下的觀眾。他的神情,時而陶醉,時而痛苦,時而憂傷,時而又充滿著點點的希望。他的脖子,時而高高昂起,如天鵝引吭;時而又彎腰低頭,像老馬喝水。一張普普通通的臉,隨著音樂的起伏,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不斷的變換,神情豐富而又多彩!很難讓人想到,那麽一張普通的,也沒多大特色的臉,竟然能演繹出如此多的情緒。無數的師生,聽著他的歌,看著他的臉,他緊張,他們跟著緊張;他憂愁,他們也跟著憂愁;他痛苦,他們也跟著痛苦。在淡淡的,充滿著絲絲惆悵的旋律中,整個操場,除了伴奏和王勃的歌聲,一時間所有的聲音都沒有了。整個校園,全都浸泡在王勃那純凈,透明,空靈的嗓音中,或喜或悲,或憂傷或惆悵,載沉載浮,浮想聯翩……

……

四中的校園繼續響徹著張昕玥和危麟峰一唱一和的標準的主持腔。後面的節目繼續上演,但觀眾們的熱情和激情,包括他們的掌聲,已經在王勃那一動一靜,一起一伏,一高一低的“一舞一歌”當中,消磨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