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駕照,風雨飄搖(第2/3頁)

離開了網吧的王勃一直朝右拐,從旁邊的支路進入主幹道。

到了主幹道,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從左邊走四方廣場,電視台的方向回學校,另一條路是從右邊,煙廠、郵電局的方向,同樣也可以回學校。但是這條路比前一條要繞不少,按理王勃應該走前面一條的。

可就在這時,一個人的身影莫名跳入王勃的腦海。王勃稍一猶豫,車把一拐,便朝左邊的方向拐去。

……

“姜姐米粉”是九月中旬開的張,現在是十月中旬,距今已有一個月了。此時,店內的氣氛有些劍拔弩張,唯一的一個服務員,謝德翠的遠房侄女小袁遠遠的躲在一邊,即是躲避“城門之火”,又有那麽點眼不見,心不煩的意味。

是的,原本“姜姐米粉”開張時所請的四個親戚,到目前就只剩下了小袁一個。

“麻辣隔壁的,這生意到底怎麽回事?一天比一天吃的人少!再這樣下去,我看遲早要垮敢(倒閉)!”張小軍看著蕩蕩空空,連一個顧客的鬼影子都看不到的大堂,一臉漆黑,罵罵咧咧的道。

他的母親謝德翠也是一臉焦慮的模樣,聽了兒子的抱怨,飛快瞥了眼在門口拿著掃把掃地的姜梅,陰陽怪氣的說:“你不想辦法,光罵有啥子用?你要是有本事能把米粉的味道弄得像那‘曾嫂米粉’那麽好,會沒有顧客上門?”

“這個能怪我嗦?”黑著臉的張小軍昂著脖子頂了一句,“方子不對,我有啥子辦法?”

正在店子門口彎腰掃地的姜梅聽張小軍這麽一說,身體頓時滯了滯,過了好一陣,憋在胸口的那口氣才緩緩吐出,揮舞著掃把,繼續掃起地來。

“姜姐米粉”開張的第一天,營收399,連四百塊錢都不到。張小軍和謝德翠秘議了一陣,懷疑是自己的表姐董芳在裏面作怪,密了自家的錢。兩娘母決定按兵不動,待第二天再看。

第二天,閑下來的張小軍沒讓董芳繼續幫自己收錢,改由他親自收錢。說來也怪,他一開始收錢,“姜姐米粉”的營收立刻出現奇跡似的反彈,當天便突破了五百大關!張小軍和謝德翠兩娘母先是大喜,跟著便是大恨,恨董芳的吃裏扒外,手腳不幹凈。張小軍沒考慮那麽多,也為了殺雞駭猴,晚上打烊的時候當著其他三個同樣是沾親帶故的親戚的面,很不客氣的問董芳昨天她收的是什麽錢?昨天的生意在他看來和今天差不多,錢卻差了一百多,要董芳給他個說法!

董芳呆若木雞,完全不敢相信張小軍嘴裏的話,反應過來後臉色的血色一下子退得幹幹凈凈,變得煞白,氣得渾身發抖。董芳伸手指著自己的表弟,訥訥的,嘴唇哆哆嗦嗦,想說什麽,但根本說不出來。最後,董芳“哇——”的一聲,將頭上那頂張小軍有樣學樣學著“曾嫂米粉”弄出的“戳戳帽”狠狠的摔在地上,捂著臉,抹著淚,從米粉店沖了出去。

“姜姐米粉”的風光日子猶如曇花一現,只持續了一天,到第三天,生意開始陡轉直下,一下從五百多回落到四百多,第四天,又變成三百多四百不到,第五天,只有三百多點……開業一個星期之後,“姜梅米粉”的營收便如同皮球,在三百塊這條線上來回跳動。

三百塊的營收,米粉的成本,房租,人工水電各種開銷加起來每天差不多都要三百塊,各種雜費一除,一家人根本賺不到錢,完全是打白工了!

斤斤計較而又睚眥必報的張小軍和謝德翠怎麽可能打白工?兩娘母第一個想到的應付困局的辦法就是開源節流。但源頭一時半會兒沒法開,那就只有節流。

節流的第一步,便是勸退了兩個過來幫忙的親戚,只保留謝德翠的侄女小袁。第二步,則直接把主意打在了米粉上——米粉少點,臊子少點,熬老湯用的筒子骨少放兩根,東扣一坨西扣一爪,便是打的這些主意。兩娘母自以為自己的動作高明無比,神不知鬼不覺,一般的食客完全看不出來,但是卻小瞧了小市民的精明。

四方人好吃,不少人都是好吃狗。“姜姐米粉”的味道本就不咋滴,味道一般,不算頂尖,除了吃個環境,其他沒什麽可取之處。而就是這個所謂的環境,和四方的龍頭米粉店“曾嫂米粉”相比,也是一個俗,一個雅,一個溫馨,一個艷麗,在細節方面差了十萬八千裏。

“姜姐米粉”唯一的一個讓不少食客流連忘返,勉強下咽的理由,大概就是店裏的老板娘姜梅了。要是沒有姜梅,2元二兩的“姜姐米粉”怕是早就無人問津,門口羅雀了。

兩娘母偷工減料的惡果在半個月後的營收上慢慢的反應了出來。原來還勉強能夠維持300營收的“姜姐米粉”,一天減少幾塊,一天減少幾塊,半個月後已經跌破了兩百塊。現在的“姜姐米粉”,已經不是每天能夠賺多少錢的事,而是每天虧多少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