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狂潮

就在王勃躲在蓉城心無旁騖的自我放逐,自我麻醉,一心挨打的過程中,外界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王勃的高考志願被一些一直關注他的媒體了解,他在高考中考取的足以上北大和清華的665的高分被披露,一個明明可以上華夏最高學府,卻偏偏選了一所二流外語院校,王勃王子安,這個華夏近兩年最閃耀的文壇新星,歌壇才子,三界新概念作文大賽唯一“特等獎”獲得者,再一次成為了教育界和文化界頭版頭條的新聞人物,被媒體記者追逐,熱議的對象。

無數媒體記者,省內的和省外的,開始奔赴西南小縣四方,試圖第一時間采訪被無數學生、家長們熱議的新聞人物,文化名人王勃,想問問他為什麽棄北大清華於不顧,而選擇“名不見經傳”的川外?他到底是怎麽想的?和北大有仇還是跟清華有恨?

可惜,記者們卻撲了個空,被王勃的父母告知他們的兒子去旅遊去了,現在究竟去了哪裏,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沒捉到正主,記者們自然大失所望,心有不甘,於是轉而求其次開始采訪王勃的父母。面對記者長槍短炮的采訪,一向能說會道的王吉昌臉泛紅,心發慌,支支吾吾,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全,站在一邊的曾萍見了,就只有上前幫腔,說他們的弟弟之所以選擇川外,是秉承華夏人“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古訓,不想離父母離得太遠。弟弟選擇的外語是一門文科,學校的好壞對他個人知識吸取的幫助有限,他自己的事業目前也主要在華夏西南,所以幹脆選擇了一所就近的,可以經常回來照看父母,關注家裏事業的學校。

這理由說得幾個記者目瞪口呆,直翻白眼。尼瑪,還什麽“父母在,不遠遊”,那以後你父母死了,那你是不是要在父母墳前搭棚結廬,穿孝衣,睡草席,枕磚頭土塊,守孝三年,並且在守孝期間,不飲酒,不吃肉,夫妻不同房,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呢?

沽名釣譽,這小子絕對是沽名釣譽!不少記者聽了曾萍的解釋後,心頭立即腹誹。

但也有一兩個感性的女性記者被王勃的孝心所感動,感覺對方不僅文采飛揚,才華橫溢,而且頗具孝道,古風蔚然,哪怕為此放棄念名校的機會。這是一種多麽崇高的精神啊!在傳統文化日益凋零的當今華夏,這種舍己為人的孝道精神,難道不應該發揚光大,大書特書嗎?

王勃姐姐的話被記者們或原封不動,或添油加醋的報道了出去,立即在華夏大地刮起了一道猛烈的旋風。無數教育界和文化界名人就此發表自己的看法,有尊重王勃個人選擇的;有為王勃孝道拍手稱道的;也有說王勃作為一個現代青年,卻思想僵化,因循守舊,不懂變通的;還有說王勃根本就不是為了什麽孝道,完全就是為了出風頭,博名聲,沽名釣譽的任性——但這一論調,立刻招致了無數人的反駁,說以後你也任性一個看看,你家孩子能夠上一本,你也去讓他上二本,甚至專科,沽名釣譽一番。

總之,繼一年前新概念作文大賽王勃的三篇雜文在媒體上引起風潮外,一年之後,在他即將上大學當口,面對他“任性”的,不按牌理出牌的選擇,華夏媒體的目光,再次齊聚在這個年輕的復合型天才的頭上,轟轟烈烈的展開了各種各樣的大討論!

家長,大人們為王勃選擇議論紛紛,爭得面紅耳赤的同時,年齡稍小,以中小學生為主的王勃的粉絲們也分成了兩派,討論得不亦樂乎。

稍微理性的一派認為他們的偶像這次在學校的選擇上是有點欠考慮,任性了。即使不選北大清華,選帝都的北外或者魔都的上外也行啊,幹嘛川外?

而另外一派稍微感性的鐵粉,卻是無條件的支持偶像的選擇。他們認為,自己偶像的選擇,憑什麽要合你們大家的意?你們覺得北大清華好,他就一定要選北大清華嗎?北大清華不過是一群死讀書的書呆子,歷年各省的高考狀元,基本上都被北大清華搜羅光了,但是有用嗎?

看看政界,從華夏恢復高考至今,有出現過一位省部級領導的狀元嗎?

沒有!

看看商界,有沒有什麽狀元登上過胡潤、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或中國富豪榜?

也沒有!

再看看文學文化界,有得過茅盾文學,魯迅文學獎,甚至諾貝爾文學獎的狀元嗎?有寫過知名小說的狀元,全國文明的文化學者嗎?

還是沒有!

那麽,那些昔日光輝無限的狀元們都跑哪兒去?廢了,泯然眾人矣?還是去了美帝,為了美帝人民的幸福添磚加瓦?這難道還不能讓人反思嗎?反思我們的教育,反思我們的唯分數論,唯學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