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接受雜志專訪(第2/2頁)

兩名記者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上,職務都是主編,由此可見,兩家雜志對這次專訪非常重視。

談笑風生中,訪問漸漸進入尾聲,讓兩名記者很滿意的是,蘇韜非常健談,比想象中要沉穩,給出的見解和理念,一方面年輕人的超前意識,另一方面也有與地位和影響力相匹配的沉穩從容。

《岐黃》的記者陳開生笑問:“蘇專家,您現在不僅專注醫生這個本職工作,還涉獵商業投資,甚至現在娛樂圈也有你活躍的身影,請問你會不會涉獵太多,導致精力分散呢?”

蘇韜想了想,回答道:“你的提醒不錯,如果一個人從事很多事情,絕對會精力分散。”他頓了頓,笑道:“但我年輕嘛,所以我並不覺得吃力,反而能激起我體內的潛力。而且,我做的每件事,看上去是東一錘子西一棒,但目標很明確,都是為了弘揚中醫努力。比如三味堂連鎖布局,是讓更多的中醫人才能給社會大眾提供養生服務;比如三味制藥不斷研發新的中成藥,是希望將傳統中藥打造成醫藥行業的主流;再比如岐黃慈善從事公益計劃,是為了讓中醫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如果有一天中醫真正成了所有人能夠接受的東西,或許我會放棄其他一切,簡簡單單地做個救死扶傷的大夫。”

陳開生微笑著關上了錄音筆,擡起頭,感慨道:“你的想法令人尊敬。”

《杏林》的記者謝小秋這時開口道:“岐黃慈善現在已經將醫療援助行動通往國際,那麽下一步這會成為常規化的項目嗎?而你還會沖鋒在一線嗎?”

蘇韜淡淡一笑,“岐黃慈善的國際醫療援助計劃,是國家衛生部和外交部安排的任務。只要國家有需要,岐黃慈善自然會不斷地招募合適的中醫人才,進行國際醫療援助。至於我既然是岐黃慈善的成員,也是這個計劃的制定者,當然有義務參加到一線救援行動。岐黃慈善積極加入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工作,不僅是國家實力強大的必然之舉,也是中醫走向國際的必經之路,我們會堅持做下去!”

謝小秋滿意地點了點頭,笑道:“其實我還有很多問題想要問你,時間不早,已經超過規定時間,希望下次還能給您專訪。”

蘇韜面帶笑意送兩名記者走出了外面的會客室,同時還讓姬湘君送了兩名記者禮品和一個信封,這是行業規矩,盡管知道兩人是奉命采訪自己,但該給的東西,還是得給的。

陳開生和謝小秋走進電梯之後,下行的過程中氣氛有點尷尬,兩人服務不同的雜志,歸根到底是競爭對手。

終於陳開生打破僵局,笑道:“我們共同專訪一個對象,這好像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吧?”

謝小秋點了點頭,不苟言笑道:“是啊,想當年我們都還是實習生呢。當時采訪的是一名外國專家,那個老外渾身散發著一股奇怪的體味,那段采訪經歷讓人永遠難以忘懷。”

陳開生哈哈大笑,“這期的報道,咱倆又要打對台了,你準備怎麽報道?”

謝小秋淡淡地掃了陳開生一眼,聳肩道:“還能怎麽報道?上面的調子都定下來了,當然是積極正面報道,說實話我最討厭這種政治任務了。”

陳開生搖頭道:“我卻覺得這次專訪挺有意思,蘇韜這麽年輕,短短兩年時間,做出了這麽多讓人拍手稱絕的大事情,比起其他人更值得深入報道。”

謝小秋撇了撇嘴,沒好氣地白了一眼陳開生,不屑道:“你還是好好指導你們雜志的那些實習生怎麽寫好人物專訪吧,我就不需要你指教了。這麽多年過去了,你還真是一點沒變,好為人師,讓人覺得厭煩。”

陳開生知道謝小秋的性格便是如此,喜歡毒舌,看上去誰也不買賬,但他的文采飛揚,是個貨真價實的大才子,論筆力自己不如他,只能選擇更為獨特的角度,和謝小秋進行競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