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僵住了(第2/2頁)

司馬白是悄悄離開的,沒有舉行任何所謂“歡送”的儀式,連巖門市的領導都沒有驚動,在親自召開了又一次案情分析會之後,坐上警車,返回雲都。

只有周金沙書記相送。

當然,省廳支援巖門市局的行動還在繼續,司馬白和他的秘書返回雲都,李作勇以及其他支援人員依舊留在巖門奮戰,承擔的任務,絲毫不比本地同志少。

像這種沒有找到有用線索的案子,一拖就是一個月兩個月的情況太常見了。

甚至幾十年都破不了的懸案也不少。

但是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尋找線索,稍微有點經驗的刑警都知道,開初這一兩個月,才是最關鍵的時期,領導特別重視,設備人員都是優先安排,後勤供應一路綠燈。在這段時間裏,專案組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利用人力物力。

隨著時間慢慢流逝,案子造成的巨大影響也會慢慢淡化,領導們的重視程度也會隨之下降,專案組雖然不會撤,人手卻會漸漸調往他處,省廳和其他兄弟市局增援的人員,自然也是要歸建的,不可能長期留在巖門市。

這樣的精英人員,哪個市局不是最需要?

設備人員的調配都不再擁有優先度,各單位也不再有那樣無條件的配合態度,案子就更難破了,基本上拖到幾個月之後,再想破案真的要靠運氣。

畢竟新的案子會不斷的發生,公安局的人手卻只有那麽多,完全不敷分配。

然而事與願違。

雖然專案組的每個同志都在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采集過指紋數據和血樣的“可疑人群”甚至超過了一萬人,可是通過比對,竟然沒有一個跟犯罪嫌疑人留在現場的指紋以及生物物證相符。

要知道,巖門市的戶籍人口和其他非戶籍常住人口加起來,也只有三十多萬,再加上那些沒有辦理暫住登記卻也在巖門市區長住的,總人口不會超過五十萬。

剔除其中的女性,以及不符合年齡段的男性,真正符合“可疑條件”的成年男性,只不過十來萬人。

一萬人的采集人數,差不多已經達到了可疑人群的十分之一。

這個比例算是相當高了,說是把整個巖門市翻了個底朝天也不為過。

同志們的情緒變得很低落,又一次的案情分析會上,大家都悶著臉,不少人低頭抽煙。

一開始,案情分析會是不允許抽煙的,實在想抽了,可以去外邊。但一般來說,不會有人當著司馬白,周金沙,李作勇這些大領導的面幹這樣失禮的事,只能強忍著。

二十多天過去,這條規矩也顧不得了。

反正司馬白和周金沙兩位都不在。

“海局,我覺得,我們的方向是不是錯了?”

終於有人悶悶地開口了。

開口的這個人,三十多歲,板寸頭,一臉的精明強幹之色,正是巖門市公安局金石區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老易。

石湖公園殺人強奸案發生在金石區,正是金石分局該管,老易是理所當然的專案組成員。實際上,如果不是這個案子影響太大,而且經過交叉比對,確定是“連環殺人強奸殘害女性案”的組成案件,一般情況下,吳燕案就是由他們金石分局刑偵大隊來辦的。

並不是每個殺人案都會驚動這麽多大領導,搞出這麽大動靜來的。

此刻的易大隊,滿臉疲憊,雙眼布滿紅絲,明顯睡眠嚴重不足的樣子,伸手將煙蒂在煙灰缸裏狠狠摁滅了,神色和語氣都郁悶無比。

而他稱呼的那位“海局”,則是巖門市公安局分管刑偵工作的副局長海鳳鳴,專案組副組長,實際上專案組的工作是由他在負責的,他跟李作勇副總隊長,也是相識多年的老熟人。

司馬白和周金沙不在的時候,案情分析會就是由他和李作勇來主持。

不過李作勇從來都恪守著規矩,絕不就專案組具體的管理工作輕易發表意見,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出面協調一下省廳和其他兄弟市局支援人手與專案組的合作,或者偶爾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

這才是他的本行。

越俎代庖去指揮專案組的具體工作,那不是李作勇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