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熱心的堂哥(第2/3頁)

這個東正倒不拒絕,一大啤酒杯啤酒,一口喝掉一半,“五娘你還是這麽省,我家裏都比你吃得好。”

“有魚有肉還省?我們現在年紀大了,不像你們能吃。”

“一平今天給你們打電話了,挺好的?”

“早上打的,挺好,”馮振昌把那盤肉端到他面前,“還是你從豬場送來的,豬場還好吧。”

“挺好的,”東正高興的說,“還是一平的主意好,比養雞輕松,哎呀,當初辦雞場的時候,漫山遍野的撿它們下的蛋,那個累啊。”

“要注意大病,不然損失一頭豬,那頂好多只雞,”馮振昌跟侄兒碰了一杯,“有事?”

“是有事,五爺,有幾人說要把譜修訂一下,這個事你有沒有功夫?”

馮家沖,隔一段時間,就會修訂族譜,這個事倒是一直延續了下來。

間隔期間的一些變動,比如有人過世,還有嫁娶,以及新生的那些後代,都要做增訂。

其中,那些生下來,之前還沒上譜的男丁,要按照輩分裏的字取名,這個事,就要族裏年高德重,還有水平的人來做,馮振昌以前就做過幾次。

“這個要擠時間出來,我看也不用找其他地方,在村部就行。”

“那行,這事我就先承個頭,還有,因為修譜,我這些天一直琢磨著,這幾年,我們算是興旺了起來,一平就不說,都已經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有成就的人,我們日子也都過得不錯,所以我就想著,能不能把祖墳修修。”

說城裏人有錢了,一般是換車換房換婆娘,這村裏人有錢了,除了蓋新房,買車,很多人就想著把祖墳好好修修有些地方,後來修的那也不叫墳,都可以說是陵了。

“這事,老二是什麽意見?”

“他說你做主,我問了四爺,他也說這事隨你。”

堂兄堂弟都不在家,東正做這些事很有熱情,就是在鄉下,也總有些人,想成為大家關注的中心。

“祖墳啊,我們的祖墳在哪,你知道嗎?”

“怎麽不知道,就在我家那塊山隔壁,旁邊的那些田,原來就是祭田,我就想著,現在日子這麽好,也是祖宗的保佑。”

“只是,你們曾祖的墳,已經不在了。”墳過百年自然平,馮振昌倒還記得自己爺爺墳地的位置,只不過,因為他們家當年評的是地主的成分,破四舊那會,他祖輩的墳,被鄉裏下來的工作隊給平了。

馮家沖馮姓的祖墳,得虧是在那大山上,不然,那會肯定也避不開。

“你要是有心做這個事,我沒意見,不過,那是大家的祖宗,這樣的事,得整個村一起做,該出錢,大家一起出,別在這事上顯擺。”

捐建高中,可以自己一家出錢,修祖墳這樣的事,要是自己一家攬下來,那樣的做法,就是看不起其它人。

“行咧,我有數,還有,這事,要不要問一平的意見?”

“一平啊,不用問,他肯定也不會反對,不過,只修葺就行,用些好石料加固一下,把旁邊的那些樹木清理幹凈,前面的那塊場地平整一下,最多再把旁邊圍起來就好,你不能學南方那邊的做法,我們不講那些豪華。”

“更不用找什麽大師過來主持。”

“啊?”東正就是想那樣做的,風水先生都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至於規模,只要合適,那是能整多大整多大,“這是一平的意見?他怎麽說也是首富了,我們幫著把祖墳修好一點,怎麽不行?”

“這不是一平的意見,是我的意見,從命數上說,你要把普通人的墳,修得比古代那些王侯的還大,這不一定是好事,一般的人,沒有那個命,還享受不了那個福氣。”

雖然兒子已經有那麽大的成就,馮振昌從根子上,還是一個很本分的人,飄不起來。

“你別把事鬧得太大,要是上了新聞就更不好,國家現在對這樣的事,是不提倡,也不反對,但是我們要有個度,不能做得出格。”

馮振昌這幾屆的政協委員不是白當的,至少現在也知道講政治。

“那行吧,我聽你的。”

侄兒東正一出門,梅秋萍就有些不高興,“譜有什麽好修的?費時費力,一家發那麽多冊,有幾個人會看?”

對修譜這事,她和女兒馮玉萱,一直以來就很不支持,無它,呵呵,她們倆在馮氏族譜上,連個名字都沒有。

比如,梅秋萍在族譜上只有這麽一句,不,不是一句,只有四個字,那是在馮振昌的條目下,“妻馮梅氏。”

至於馮玉萱,那就更慘,也是在馮振昌的條目下,有且只有兩字,“女一。”

沒辦法,這事吧,上千年流傳下來的規矩,連皇家的族譜上,皇後最多也只有個姓,不可能出現全名。

“跟你們這些女人說不清。”馮振昌這會,挺有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