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8章 帖子的數據

在有一部分人的眼裏,《太子妃升職記》真正是一部神劇。

“本來是準備當腦殘劇看的,沒想到最後編劇逼我去研究弗洛伊德……”

“這部劇處處透著荒誕,但卻用荒誕去表達更高一層的意思,更顯思辨……”

“此網劇絕對是清流中的一股汙啊,當大多劇都胡說八道得一本正經時,它卻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這個劇有毒……簡直雷到炸裂,美到嗨翻……史上顏值最高的窮逼劇組……明明又雷又汙為什麽停不下來……”

種種喜歡推崇的評論網上到處可見,當然各種無腦黑的也不再少數。

有人直接看到第一集前幾分鐘,就果斷棄劇刷評論:“男穿女雷到我了,一星收好,再見。”

當然,那麽多好評和惡評到底是自來水還是營銷號的推動,這就要看你個人的鑒別力了。

“你是只鶴,非來雞群裏咋呼什麽……”

你在豆伴上開玩笑、吐槽這部劇可以,但要真噴這部神劇如何惡俗等,肯定就有人這麽嘲諷你。

總之,這部劇廣受年輕人好評,上了年紀的則很難接受。

這個年紀,當然指的是心理和思想年齡。

當時作為影視從業人員的周夏追劇的時候,直到看完第35集結局,才真正明白了這部荒誕網劇表達的是什麽。

回頭又瀏覽兩遍,才捋清了這部網劇的故事結構,以及那些對稱構圖、簡陋服裝、傷感配樂表達的特別用意。

但是這部劇終究是有些單薄。

通過構圖、配樂、人物服飾展現荒誕夢境,折射人對自身認知過程,表達的並不圓滿和完整。

有的地方甚至有些牽強。

如果不是第三十五集這個好結局是神來一筆,點出了主題。

那真的就只是一部毫無意義的爆笑腦殘劇了。

周夏既然要重寫劇本,那肯定會吸取教訓,完善這部網劇,將其盡力提升一個台階。

畢竟他這也算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光是原封不動抄過來,也太不走心了!

他自個都覺得對不起原來的那些創作者,還有將面對的讀者。

網劇改成電影劇本,當然不是簡單串燒和刪減就可以的。

許多經典、大熱的電視劇,改編成電影,敗得一塌塗地,輸了票房又輸了口碑,跟改編劇本有直接的關系。

要寫好一個故事,首先就要構思好的故事走向,人物關系,情節高潮,主題思想等。

美國好萊塢有一套編劇規律:即開端、設置矛盾、解決矛盾、再設置矛盾,直至結局。

中國也有自己的編劇規律:起承轉合。

一個電影劇本大概120頁,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大概是110頁到120頁之間,共有7場。

一個90分鐘的電影大概90頁,也是7場。

周夏仔細思考著改編劇本的思路。

先將整個故事的重要節點設置好,確定故事的節奏和走向,然後做減法。

一項項刪除不需要的情節,最後再添加潤滑和完美銜接的橋段,就能讓整個劇本圓滿完整。

周夏坐在電腦前,一邊思忖,一邊敲字,重要的場景和人物一一聯系起來。

主要場景:後宮、前朝、花樹、軍營、醫院。

主要人物:太子妃、太子、九王、八王、江氏、楊嚴、綠籬……

場景、人物設計好,便開始根據這些設置故事的大綱。

第一場:相遇。——開端(2-11場)

第二場:共眠。——碰撞(12-21場)

第三場:懷孕。——發展(22-30)

第四場:封後。——矛盾(31-45)

第五場:北征。——高潮(46-60)

第六場:中毒。——轉折(60-66)

第七場:醒來。——結局(70)

這是典型的電影劇本寫法,寫好之後,也可以用於話劇、舞台劇的演繹。

當然需要合理的調整。

弄出這個劇本,周夏是一時興起,但也是因為十分看好這個作品。

之所以沒有先寫成小說,而是搞成劇本,就是給人一種隨性而為的印象。

改變同學、老師眼裏原主的人設,跟現在的他契合。

如果可以的話。

先在學校將這個前衛的劇本排成舞台劇或者話劇,把劇本磨磨。

等有資本了,再弄成網劇、小說,也就水到渠成,天衣無縫了。

拍成電視劇和電影,難度比較大,牽涉到許多審核問題。

周夏也懶得去刻意討好那些老爺們,把這部神作改得面目全非。

劇中的主角的名字張鵬改為張驕,穿越後改為張姣姣。

免得鮮橙某一天說,她曾經也有過這個故事的設想。

畢竟作者寫書之前,某個構思早就存在了。

正式動筆的時候,甚至幾年前就有了創意和思路,這都是很常見的。

如果紅顏命不曾單薄

這世間有沒有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