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2章 愛的代價(第2/2頁)

“好吧,那你說吧。”周夏無語地道。

“我聽說你現在要拍的《卡羅爾》主題發生了變化,更多的回歸小說,那難道電影還要延續現在的劇本名嗎?”

“哦,這個先不急,等到時候再說。”周夏並不想太過引起別人注意他拍這部電影的動機。

“是嗎,那你想用原小說的名字嗎?”

“不,《鹽的代價》這個名字按照作者的意思,來自聖經中羅德妻子的故事,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所以我會用別的直白點名字,譬如‘真愛無悔’、愛的困境、‘愛到永遠’、‘愛的盡頭’、‘愛的代價’等等。”

周夏半開玩笑地說道。

“那你還不是凸顯的愛情?不過,我覺得‘愛的代價’似乎更符合作者的想法。”詹妮弗若有所思地說道。

根據後來修訂版小說前言所寫,故事的靈感來源於作者帕特裏夏·海史密斯的真實經歷。

在那個時代的米國,同性戀酒吧還只是曼哈頓某處的暗門,想去這些酒吧的人會先在最接近該地點的地鐵站前一站或者是後一站下車,以免有人懷疑他們是同性戀。

這個群體最終的結局也不像原電影中一樣,可以有看似幸福的可能。

在《鹽的代價》這本書出版前,米國男、女同性戀者的命運往往“不是割腕,就是跳水自殺”。

總之,他們必須為自己的離經叛道付出代價。

許多人就是被有些極端維護兩性家庭的組織,給光明正大的當做異端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