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產值千億上的偶像市場(第2/2頁)

國內沒有成熟的機制,許多大膽的公司,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公司,都是在摸索階段。

偶像的成長空間、業務能力,能不能支撐起綜藝節目出道時候的高曝光和高人氣,用戶有沒有耐心一直陪伴,新的偶像出來會不會分流大多數粉絲,這些都是沒有什麽數據和經驗用來借鑒和總結的。

人家韓國的模式是流水線培養練習生,直接出廠的成熟產品、日本則主要是養成偶像法。

這些都是人家本國實際情況所決定的,但是國內市場太大,娛樂發展的階段到底足以走這一步了嗎,這些都是未知數。

畢竟團體選秀偶像和個人選秀偶像是有很大不同的。

就拿這幾年大火的國內很多音樂選秀綜藝來說,《好聲音》、《歌手》、《好歌聲》等等,都是主要選出來的是個人偶像,跟團體偶像是有很大不同的。

像夏華影視,由小狐當導師的《明日之子》,這兩年已經進行了兩期,也就第二期出來個毛不易,還是因為人家是天才,上一期的冠軍、前三名都是隨著節目結束,沒有什麽大火的作品出來,人氣就很快下跌了。

相比較而言,團體偶像也存在這一問題。

但說到底,這是資源沒有傾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