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新常委

一下子缺少了那麽多縣委常委,不可避免的會讓婁水的權力出現真空,進而影響到全縣政局和社會的穩定,不過省裏早有準備,只是一個都沒有從婁水就地提拔,全從外地調來人手補缺,讓很多滿懷希望的婁水官員、特別是剩下的常委們很是失落。

不過再仔細想想,上頭沒有從婁水就地提拔也是對的,一方面婁水出了這麽大的問題,上頭對當地的官場環境可謂是失望極了,哪還能放心使用婁水的人呢,若是再出什麽事的話,恐怕就不僅是婁水官員的責任了啊。

另一方面,即便剩下的班子成員沒有涉案其中也不能提拔,因為這麽大的問題存在婁水有很多年了,這些人會不清楚嗎,可他們又怎麽沒有反映呢,不可避免的存在不作為的責任了,這樣的官員能提拔嗎?

或許有官員會說他們曾經向上級反應過,只因兩種原因而未果,一是所告非人,匯報的對象也涉案其中,自然會將之掩蓋不究了,二是苦於沒有有力的證據立案,不僅反映人沒有,就連上級調查組也沒查出來。

這一切都緣於以縣委書記為代表的婁水本土勢力在當地經營多年,利益網絡固如鐵桶,就連蒙昧的老百姓也為之掩飾,外人調查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若非徐風動用百草堂的人,恐怕也得花費不少的時間啊。

五位缺失的縣委常委一個都沒有從婁水就地提拔,也就是說徐風也是在原地踏步,對此駱衛群曾表示不解,問其為何不趁機進一步,即便不直接入主縣委,那也至少得進常委呀,比如說弄個常委副縣長、政法書記什麽的。

徐風的理由就兩個,一是自己的年紀在官場尚小,目前身任副縣長一職就已經很顯眼了,再進一步的話將倍受關注,相比其他同志都未提拔的情況,就很容易讓人懷疑了,別被人懷疑到“黑煤窯”事件是自己捅出來的啊,雖然這是大快人心的事,但相應的無數麻煩也會隨之而來,自己可沒有閑工夫去應付。

二是自己剛來婁水不久,在眾人看來他還不完全了解婁水的情況,也沒有幹出什麽顯著的成績來,提拔的時機還不成熟,雖然他剛剛募捐到四千多萬的善款,但這相比於婁水一年數十億的財政收入來說還是少了些,雖然他帶來的朋友要在婁水投資,但不是還沒有正式投資嗎,所以還是差了步。

當然啰,關鍵還是徐風壓根沒有想過趁此機會再進一步,他要的不是別人犯錯而進身,而是更願意享受通過幹出政績來,水到渠成、眾望所歸的提拔過程,這不僅是歷練的需要,也是為了獲取可能會有的、無數老百姓的感恩之心。

新任縣委書記叫張駿,四十幾歲,來自他縣,不過他也是婁水人,曾在早年擔任過某現任省委常委的秘書,後因工作需要而下放到本省某縣擔任副縣長一職,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機緣巧合,他只花了幾年時間就登上了縣長的寶座。

只是後來就政績平平了,好運也似乎耗盡,多年來張駿每每與縣委書記的寶座失之交臂,眼看著第二屆縣長任期即將屆滿,而又好像提拔的機會渺茫,若再不進步的話,恐怕一生的成就就到此為止了,遂憂心忡忡,無時無刻不在找機會。

忽然機會來了,婁水發生大案,縣委書記一職空缺,讓張駿眼睛一亮,雖然婁水的經濟狀況遠不如他任職的縣城,雖然前往婁水將面臨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但貌似這反倒更容易幹出成績來啊,而更主要的是能一步登上縣委書記的寶座,這個經歷對於想在仕途上走的更遠的官員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啊。

於是,張駿義無反顧,全力以赴的展開了“攻堅”行動,最終在那位省委常委大佬的力挺下得償所願,而讓他更驚喜的是,省裏安排的常委副縣長居然是其曾經的黨校同學兼好友馮天高,有了這一助力,他在婁水豈不更加如魚得水了嗎?

之所以用上“更加”一詞,是因為張駿是婁水本地人,雖然長期在外地任職,但他並未脫離家鄉呀,每每回家探親都會與當地官員朋友相聚,一直建立著密切的關系,在婁水的關系網還是有的,這很有利於他在婁水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

當然啰,要想獲得老同學的相助,張駿也得支持馮天高,最實際的支持便是讓他分管更多更重要的政府工作,這也是他間接控制政府口的手段,而他也只有同時控制黨委和政府口,才叫真正的入主婁水。

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得通過常委會決定,張駿環顧四周,卻發現他們這些新來的常委即便抱成了團也才占五個席位,沒有百分百把握實現啊,而且他們新來的五人聯盟真的就如鐵板一塊嗎?

張駿也為官多年了,不用想都知道不一定,而且他還注意到,自他們來到婁水後,其中就有一些人與原有的縣委常委們有來往,即便這些人不是婁水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