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傳奇古泉(下)

小趙不愧是專業學文保的碩士生,對這些歷史上記載的東西那是了若指掌,信手拈來。

劉老滿意的點了點頭,示意小趙繼續說下去。

小趙繼續說道:“至於第二枚大齊通寶,就是那枚堪稱傳奇的‘四眼大齊’了。1920年前後我國錢幣收藏研究之風復興,1926年南方泉幣收藏愛好者,自發創辦古泉學社,創辦期刊《古泉》雜志,泉學興盛之風就此開始。學社創立的前一年,1925年4月2日戴葆庭與朱克壯在贛省鄱陽得‘四眼大齊’,風格與第一枚缺角大齊同範,風格一致,為開門見山大珍品,足可撼動泉壇。‘戴君得此摩挲未久即歸藏錢名家張叔馴氏’,也就是很快便轉手賣給了當時財力宏富、藏泉冠絕世界的錢幣大王張叔馴,他就是古泉學社的發起者,時有‘南張北方巴蜀羅’中‘南張’之譽,張先生得此‘四眼大齊’之後,藏之密室,從不示人,更是因而自號‘齊齋’,足見張先生對此古泉的是多麽的喜愛了。”

聽到小趙說起這個,楊靖的記憶中也不由的想起了有關於這個錢幣大王張叔馴的一些資料。

張叔馴先生生於湖州南潯張氏家族,這個家族可是一個正兒八經的豪門望族,世代收藏宏富,在華夏近現代史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張叔馴可以說是華夏錢幣收藏史上一個裏程碑式的人物,它代表了一個時代。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錢幣收藏研究之風可謂極盛一時,“南張北方”鼎立於泉屆,後方若(方藥雨)泉幣藏品全部歸滬海陳仁濤,後部分藏品歸於張叔馴,自此之後南北所見珍泉大多流入其手中,那個時代,無論是藏品、財力,還是泉識、魄力,都可謂“稱霸泉壇”,得到了泉屆同仁的敬佩。

張先生的藏品也是令人感嘆,珍品無數,孤品如雲。據說戰國齊六字刀幣,他竟然收藏16枚之多。此“四眼大齊”珍泉歸於張叔馴可能也是一個必然,“齊齋”和“四眼大齊”一並聲喝泉壇,既成就了張先生的名氣,同時也鑄造了大齊通寶“傳奇古泉名珍”的名號。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齊通寶在古泉界之所以有這麽大的名氣,就是因為張叔馴張先生;同樣,張先生能夠成為錢幣大王,也與這枚傳奇的“四眼大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那邊小趙接著說道:“其實有關於這枚‘四眼大齊’,還有一個錯誤的說法。世人都認為戴葆庭先生得到的這枚‘四眼大齊’是從一個踢毽子的孩童那裏買來的,因為那個孩童用這枚‘四眼大齊’做毽子,因此才從上面鉆了四個眼,這就是‘四眼大齊’上那四個眼的來歷,但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戴葆庭先生在得到‘四眼大齊’十年後的一篇文章中曾經說過,‘大齊通寶則系於四月二日下午得於某雜貨攤商人之手。’,由此可見,這枚‘四眼大齊’並不是從踢毽子的孩子手裏買來的。從文中‘得於某雜貨商人、泉鉆以小眼四個、歸諸原串中’等信息中,可猜此泉應是泉屆一大‘漏’。此泉得來不久便以五百大洋歸於張叔馴先生,五百塊大洋在當時大約可以折合成四萬斤大米,是一個一般家庭的兩三年的開銷,但這何嘗不是‘漏’,甚至可謂是‘泉界第一大漏’,只是這種‘漏’只會眷顧那些勤奮刻苦的有心之人,比如說戴葆庭先生。”

“上世紀四十年代,因抗戰爆發,張叔馴先生旅居美國,‘四眼大齊’也作為他最喜歡的珍泉之一被帶到美國。張叔馴先生後來因病早逝,此錢去向也就沒了音訊,泉界大多數人認為此泉已同‘缺角大齊’一樣丟失了,成了永遠的遺憾。”

“至於第三枚大齊通寶,名字叫做‘藍銹大齊’,是被譽為當今第一古泉收藏家的新加坡人陳光楊先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從不知名的渠道高價購得的,一直到本世紀初才公諸於世。這就是第三枚大齊通寶。老師,我說完了。”

劉老微微的點了點頭說道:“小趙啊,你說的不錯,很不錯,不過裏面還是有兩個錯誤。”

一聽這個,小趙的臉色立刻就變得尷尬起來。

不過劉老並沒有理會弟子的尷尬,而是直接指出了小趙剛才所說的那兩個錯誤。

“第一,張叔馴先生的那枚‘四眼大齊’並沒有失蹤,也不是因為張叔馴先生的病逝而遺失。事實上,在張叔馴之子張南琛與著名作家宋路霞合著的《張靜江張石銘家族》一書中,首次披露此錢的真正去向,證實了‘四眼大齊’未丟失,而是存於美國的戴吉濤基金會。在該書‘神秘的大齊通寶’一節中首次刊登了‘四眼大齊’的照片,彌補了史缺。他還告訴人們,1938年張叔馴先生全家因日本侵華而去美國,當時未能帶走藏品,讓親屬代管。直到抗戰勝利後才回滬海取走2000枚錢幣藏品,其中就有‘四眼大齊’。這些藏品直到張叔馴先生在1948年去世後的若幹年,他的夫人徐氏才將這批古錢賣給了美國當時大藏家戴吉濤,戴先生去世後,他的巨額遺產和藏品組成了‘戴吉濤基金會’,‘四眼大齊’便存於這個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