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南宋龍泉窯仿黑胎哥窯花口盤(第2/3頁)

2015年港島佳士得春拍上,一個明代的仿哥窯花口盤,也就是所謂的傳世哥窯,在拍賣會上拍出了八百八十萬港幣的高價。而一個仿的更好的雍乾仿哥窯瓷,現在竟然還不到兩萬塊錢就賣!剛才那個老者還說,一個乾隆的粉彩盤子他才花了兩千塊錢就買下來了。

這真他妹的太便宜了啊有木有?

這個年代果然是古玩愛好者的天堂啊!

穿到這個年代果然是最正確的選擇。

兩個人扯扯了足有四五分鐘,最終地攤老板把價格卡在一萬六上就說什麽也不往下降了,而這個價格很顯然也超出了那位趙姓老者的心理價位,最終這位老者只能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小心翼翼的把那個盤子放了回去,然後搖著頭和另外一個老者走開了。

那兩位老者一走,還有兩個中年人顯然也想要那個盤子,不過在親眼目睹了剛才的那番打價之後,這兩個中年人估摸著自己可能也拿不下這個盤子,也搖了搖頭轉身離開。

楊靖立刻踏前一步,微笑著問那位老板:“老板,這個盤子我能上手嗎?”

老板剛跑了一個買賣,顯得有些興致不高,點了點頭。

楊靖立刻戴上手套,伸手拿起了那個盤子,同時悄悄地發動了鑒定技能,結果聖戒給出的答案卻是讓楊靖差點蹦了起來。

“南宋龍泉窯仿黑胎哥窯花口盤,1227年,章立人。”

我靠,這個盤子不是傳世哥窯,而是和哥窯同時代的龍泉窯仿的!

聖戒給出的這個結論真的是讓楊靖大喜。

事實上,宋五窯出產的古瓷中,到現在唯一沒有明確結論的就是哥窯瓷。

宋五窯中的其他四個名窯所出產的古瓷,到現在都有傳世,可唯獨哥窯的瓷器,到現在都沒有發現一個整器。雖然歷史上有不少的文獻都提及過哥窯這個窯口,也提及過哥窯瓷的特點,更是把元代之後的仿哥窯瓷定為“傳世哥窯”,但實際上,那些文獻文獻或者現代考古文獻上鎖提及的哥窯瓷,幾乎全都是當時弟弟的窯口所燒制出來的瓷器,也就是龍泉窯燒出來的瓷器。

因為到現在甚至一直都沒有證實哥窯的確切地點,也不曾見過墓葬出土的哥窯瓷,所以現在學術界對於哥窯的爭論還是很大的。說白了,就算是最頂級的古瓷專家,現在也不敢拍著胸脯說哥窯就一定存在,畢竟沒有瓷器來證明哥窯的存在啊。

也就是說,和哥窯同處一個窯區的龍泉窯所出品的帶有“金絲鐵線”特征的古瓷,你也可以把它當做是正兒八經的哥窯瓷。

本身人家兄弟倆的窯口就相隔不遠,而且制瓷手藝也是一脈所傳,所用的瓷土等原材料也是相同的,為啥龍泉窯出產的帶有“金絲鐵線”的瓷器就不能稱之為“哥窯瓷”呢?更別說剛才鑒定中所說的,制作這個盤子的人也姓章,說不定就是章生一或者章生二的兒子或者孫子呢!

好吧,就算龍泉窯的瓷器也是仿的,那也是最高等級的仿制品好不好?

畢竟在學術界對於哥窯瓷的分類可是分為“哥窯瓷”、“龍泉哥窯”以及“傳世哥窯”。龍泉哥窯的排名甚至更在傳世哥窯之上!

不管學術界怎麽扯扯哥窯瓷,反正這個盤子哥們我是拿定了!

楊靖心中那個美啊,剛穿過來還沒有一個小時,竟然就碰到了這種大開門的傳世寶貝,這如何能不讓人美得冒泡?

雖說清三代的瓷器最精美,價值也很高,但清三代的瓷器除了那些獨有的,其他的哪兒能比得上宋元時代的古瓷?宋元時代尤其是宋代的瓷器,那才代表著華夏瓷器的底蘊,那才是真正大開門的好東西啊!

一陣嘈雜的腳步聲打斷了楊靖的思緒,楊靖扭頭看過去,卻是發現剛才離開的那兩位老者又返回來了,而且從他們的速度以及臉色上來看,這兩位老者似乎後悔了,想要回來再拿回這個盤子。

果然,那位趙姓老者走到攤子跟前,張口說了一聲:“老板,那個盤子還在不在?”

老板顯然也是個資深的販子,懂規矩。他沖著楊靖努了努嘴,並沒有說話,但那意思在那兒擺著呢——您老剛才不要的盤子,現在在別人手裏呢。

那老者愣了一下,視線就落在了楊靖身上,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麽,但最終還是嘆了一口氣不再吱聲。

楊靖一看這架勢,立刻開口說道:“老板,你這個盤子剛才賣一萬六是吧?”

老板點了點頭,剛才打價的時候這個年輕人就在這裏,他總不能睜著眼說瞎話。

“那好,這個盤子我要了,你給我包起來吧!”楊靖說著,就把盤子輕輕地放回到了原處,然後把掛在胸前的雙肩包拉開了一個小口子,從裏面掏出了兩疊青灰色的“四人頭”百元大鈔,然後又迅速的從其中一摞中點出了四十張放進雙肩包中,這才把剩余的一萬六直接交給了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