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小時候最大的心願(第2/2頁)

事實上,漕糧海運始於元代,因為明清兩代推行海禁政策而停滯。直到道光六年,清政府才第一次嘗試海運。尤其是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銅瓦廂決口改道北流,運河中斷,海運更加頻繁。這是一個痛苦的時期,天衢因而陷入了“商埠開而京道改變,漕運停而南泊不來,水陸商務因之大減”的可悲境地。

明清時期,天衢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主要依賴於運河交通,雖然本土商業的成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生產力發展水平並無實質性的重大突破。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漕運全線停止,天衢往日的風采不在。

當年因為京杭大運河而興盛了幾百年的天衢,最終也因為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全線停止而衰敗了下來。

京杭大運河對於天衢人來講,既是一種自豪,但何嘗又不是一種傷痛?

尤其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原本清澈見底的大運河最終變成了一條臭水溝,最嚴重的時候,因為上遊那幾家造紙廠瘋狂的往大運河中排放汙水,導致了大運河常年都散發著一種刺鼻的臭味,別說魚了,就連蒼蠅蚊子還有老鼠都不願意靠近大運河。大運河變成了一條徹底的死河!

楊靖小時候,不管是老媽還是老舅,都不止一次的給他講過有關於大運河的故事。其中老舅講的故事楊靖最喜歡聽,也記得最清楚。

據老舅講,老舅小時候的時候,大運河的水是特別特別的清澈,裏面的水直接就可以喝,而天衢第一家自來水廠,就建在大運河旁邊。

那時候的大運河,夏天就是孩子們的天然遊樂園,每到夏天放暑假的時候,國棉廠的一幫半大小子就成天泡在河裏,遊泳、抓魚、挖河蚌、網河蝦,一玩就能玩一天。

當然,回家之後要是被家長用手指甲蓋在胳膊上一劃,只要發現有白印,那麽來吧,保準就是一頓鬼哭狼嚎般的臭揍。可是哪怕頭一天被揍得屁股都是腫的,第二天這些禿小子們還會繼續在河堤上聚集,不是下河就是打土坷垃仗……

老舅小的時候就沒少被外公外婆揍,最厲害的時候甚至把老舅吊起來揍,可即便是這樣,大運河依然是老舅永遠忘記不掉童年記憶。

楊靖小的時候也沒少在大運河旁邊玩,只不過那時候大運河已經變成一條臭水溝了,老舅嘴裏說的那種漁船縱橫、魚鷹鉆浪的情景是再也看不到了。

在新世紀過了十年之後,天衢市政府開始意識到大運河保護問題,不僅疏通了一下位於市區內的這一段運河河道,還花錢在運河大堤上修建起了沿河公路,更是在當年老舅他們嬉鬧的地方建起了一片古建築——大運河古街。

雖然不是什麽真正的古街,但也足以證明市政府對大運河的關心。

但,這些重視和關心在楊靖眼裏看起來是遠遠不夠的,可市政府的發展方向畢竟是東邊,而不是工業聚集的河西,因此所謂的“大運河開發”工程,就這麽一直半死不活的吊著。

以前楊靖即便是有心想改變僅僅與國棉廠有著四百米距離的大運河的環境,那也是有心無力。但現在,他已經有了那個資本了,那麽把大運河與國棉廠之間的這一片土地改造成一座集博物館、公園和遊樂場為一體的大型公益場所,已經具有了最基本的資金條件。

楊靖利用比特幣賺了4.5億美元,即便是在現在國幣升值的情況下,那也是將近30億國幣。如果天衢市政府能夠答應合作的話,那麽有這4.5億美元是綽綽有余了。

這片毗鄰著大運河的土地以及那高達十來米的運河大堤,是楊靖小時候的樂園。他雖然沒有下過河,但春天在這裏摘槐花和榆錢,夏天晚上在這裏挖爬爬(蟬的幼蟲)、秋天和小夥伴們在這裏放火烤從地裏偷來的玉米……這都是楊靖一輩子難以忘記的記憶。

尤其是楊靖目睹過大運河最悲慘的時候——那就是一條臭不可聞的臭水溝,因此楊靖更想把大運河變成老舅嘴裏說的那種水清見底的樣子。

能夠光著屁股和小夥伴們在河裏遊一圈,摸上兩條魚,挖上幾個河蚌,這就是楊靖小時候心中最大的一個願望!

現在,是可以實現這個願望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