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張擇端的真跡?(第2/2頁)

這卷畫粗的有些不像話,尤其是兩端用來裝裱用的畫軸,更是和絕大多數裝裱用的畫軸有些不太一樣。

主要是這兩個畫軸太粗了,直徑足有十五厘米,楊靖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粗的畫軸呢。

畫軸的軸身明顯就是用紫檀木做的,不過中間應該是鏤空的,否則重量不會這麽輕。不過即便是鏤空的紫檀畫軸,也不該用這麽粗的畫軸啊。這個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不合理。

楊靖戴上手套,非常小心的把這幅畫再次打開。楊靖租的這套日租房客廳和餐廳是連在一起的,這讓這套房子南北通透,從後陽台到前陽台之間足有十來米的距離。

地面上鋪的是木地板,很幹凈,因此楊靖在木地板上打開這幅畫之後,能夠一次性的把這幅長達六米多的畫卷全部打開。

打開之後,楊靖從北頭慢慢的走到南頭,結果到達南端這一側的畫軸時,聖戒的反應最為強烈。

這下子楊靖心裏立刻就有譜了。

很顯然,這一側的畫軸有問題。

“如果沒猜錯的話,張擇端的那幅《清明上河圖》的真跡,應該就藏在這個畫軸中!”楊靖喃喃自語道。

隨即楊靖就發動了“天眼”的看透技能,果然,在這個畫軸中,隱藏著一卷包裹在一些絲綢中的絹本。雖然無法看清楚那個絹本上畫的是什麽,但在這種情況下,楊靖已經可以確定這個藏在畫軸中的絹本,應該就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

不過,就在楊靖準備想破壞這根畫軸找出那幅《清明上河圖》的時候,他又猶豫了一下,隨即終止了自己的動作。

“不能就這麽簡簡單單的找出這幅畫來,故宮博物院的那幅《清明上河圖》是公認的張擇端的真跡,要想證明故宮博物院的那幅畫是仿品的話,這幅畫必須要當著一些名氣足夠大的書畫大家的面找出來才行!自己要是貿然的把這幅畫找出來的話,難以服眾啊!”

楊靖想了想,又利用“天眼”的看透技能看了看另外一個畫軸,果然,在那個畫軸中也藏著有點東西,只不過東西並不多,似乎是一些紙張什麽的。

不過這些紙張同樣被一些絲綢包裹著,楊靖無法看清楚上面的字。

小心翼翼的把這幅長達六米多的畫卷再次卷了起來,雖然很清楚這種保存了八百多年的老畫這麽經常性的打開是非常錯誤的一種做法,這會對這幅畫造成極大的傷害,但楊靖這個時候也顧不上這些了。

相比於那幅極有可能是真跡的《清明上河圖》,趙令穰的這幅《江寧大江圖》就不算什麽了。

楊靖也知道趙令穰這個人。趙令穰是北宋一位著名的畫家,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五代孫,而宋徽宗趙佶是宋太宗趙光義的五代孫,因此趙令穰和趙佶是同一輩的表兄弟。

趙令穰不僅擁有皇室血統,而且還是北宋著名的書畫家。有資料記載,“趙令穰幼時即愛書畫,富於文學修養,家藏有晉唐以來法書名畫。他與畫家文人時相往來。宋徽宗趙佶為端王時亦與他交遊,切磋畫藝。”

甚至就連大名鼎鼎的蘇軾都對其字畫欽佩不已,趙佶當了皇帝之後也時常與趙令穰切磋畫技,這足以證明趙令穰在北宋書畫界的地位之高了。

“只是這趙令穰怎麽會畫出如此低劣的《江寧大江圖》呢?就這水平的,與趙令穰的名氣可是相差甚遠啊!還有,趙爭明明說這幅畫是他家老祖宗畫的畫,難道這趙爭竟然是趙令穰的後代?”

楊靖的腦子裏有點糊塗,不過再仔細想想的話,似乎趙令穰就是趙爭的祖先好像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他們都姓趙;其次,趙令穰可不像他那個短命的弟弟一樣只活了32歲,趙令穰似乎活的時間挺久的,貌似他好像當年就跟著趙構下了江南,在南宋初期才死的。要是趙令穰南下的時候,在建康府(今金陵)停留了一段時間,留下後代呢?

這種事誰又說的準呢?

就是不知道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怎麽會跑到趙令穰畫的這幅《江寧大江圖》的畫軸中去。

想到另外一根畫軸中藏的那些紙片上很有可能就是記載著其中的辛秘,楊靖就覺得自己胸腔裏好像忽然多了七八只小貓,在那裏使勁的撓啊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