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倉庫中的老家具(第2/2頁)

而眼前這套八仙過海屏風,無論從尺寸上還是做工工藝上,明顯都要高出那套四季花卉屏風。這套八仙過海屏風是十二屏的,比那套四季花卉屏風多出四屏,而且高度也要高一些,足有2.2米的樣子。

掐絲琺瑯工藝,也就是景泰藍工藝在華夏雖然是起源於元代,鼎盛於明代尤其是景泰年間,但清乾隆年間的掐絲琺瑯工藝卻是達到了這個工藝的巔峰。

乾隆年間的掐絲琺瑯工藝應用的範圍極廣,幾乎牽扯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其中,屏風就是其中之一。

這套八仙過海屏風,邊框精選上等小葉紫檀木制就,色澤深沉靜穆,包漿瑩潤醇厚。圍屏為五抹式,每扇立材與橫棖組成框架鑲入花板。如此精湛的工藝和用料,即便是在乾隆年間也是非皇家莫屬。

事實上,此類風格的屏風曾經大量出現在乾隆皇帝晚年為自己精心設計的歸政養老之地寧壽宮花園中,凝聚了乾隆皇帝個人的好尚和審美,是乾隆皇帝所向往的文人士大夫的精巧雅致生活的理想和希冀仁壽康樂的精神寄托。

其設計和制作也充分體現了乾隆皇帝“三分在匠人,七分在主人”的理念,乃乾隆一朝雕刻、鑲嵌、鏨銅、琺瑯等手工藝水平的集大成者,並且打破了內府造辦處各作的分工,合眾力於一器,且突破了器物的界限,把工藝鋪陳到室內空間中,是難得的精品之作。

只是這套放在三十年後絕對會引發轟動的屏風,卻像是垃圾一樣被擺放在倉庫中無人問津,如果不是楊靖這次來到這裏,這套屏風還有那四把圈椅、那張八仙桌以及那兩把交椅,恐怕都會被拆掉的。

如此珍貴的家具就這麽亂七八糟的放在這裏,楊靖說不心疼那是假的。

楊靖問身邊的王廠長:“王廠長,這些家具都是從哪兒來的?”

王廠長說道:“這些家具和食堂中的那張床一樣,都是破四舊那會兒從外面拉來的,放在這裏差不多有二十年了。我記得那時候我也是才進廠沒多久,還跟著師傅學習呢,這些東西就從外面拉進來了。當時我師傅摸著這些家具說這都是好東西,可是我卻從來沒有看出來哪兒好來,不就是一些黃花梨嘛,有什麽好的?”

頓了頓,王廠長繼續說道:“前幾年的時候,有人上我這裏想買這四把圈椅,我開了二十塊錢一把的價格,那人買不起。切,二十塊錢都拿不出來你還買個屁啊!後來也有人來買,我都沒賣。這些老家具賣了還不如拆了呢。這些年陸陸續續的拆了不少,都打成新式的家具賣了,現在就還剩下這些。”

這話讓楊靖心疼的不得了,同時是徹底無語了,果然是沒文化真可怕。

不過也不怪這位王廠長,後世瘋狂到一萬塊錢一公斤的老海黃,現在的價格便宜的讓人咂舌,別的不說,七十年代末的時候,老海黃的價格是一公斤一毛五,即便是到了現在,這個價格也沒有超過三毛錢!

在八十年代初期,這種老海黃的圈椅品相好的,二十塊錢一把,品相不好的,五塊錢都有人賣!

要是到了三十年後,二十塊錢?二百萬只能讓你摸摸!這麽一把椅子價格就是八位數往上!

要是三十年後這位王廠長以後知道他拆掉的這些老家具隨便拿出一件來就能價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不知道他會不會心肌梗死啊!

只可惜自己來的還是晚點了,要是再早來上幾年,或許就能挽救更多被拆掉的老家具了。

“王廠長,如果我要是想買下這些老家具,不知道你能不能賣給我?嗯,我可以用美元也可以用外匯券來買。我真的是很喜歡這些古色古香的家具。”

王廠長一聽這話,臉上立刻就樂開了花。“林奇先生,如果您想要這些東西的話,我做主,一千美元您拿走!當然,最好是外匯券。”

楊靖二話不說,沖著那勇點了點頭,那勇非常利索的掏出了一千美元的外匯券遞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