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禁止死亡(第2/2頁)

說著,米基指了指大街上行走的人群,“看到了沒有?在這裏生活的人,大都是年輕力壯的人,老年人很少見,老奧斯今年才六十歲,但已經是小城歲數最大的一個人了。在朗伊爾城,你看不到老人,在這裏有的只是年輕力壯的年輕人。”

楊靖搖了搖頭,“這是對人權的侵犯啊。”

米基聳了聳肩膀說道:“沒辦法,我們也不想這麽做,但因為朗伊爾城的自然條件決定了我們必須得這麽做。這裏的溫度太低,全都是永久凍土層,人死亡了之後埋到地裏,屍體幾百年都不會腐爛的。所以,一旦死亡的人攜帶有知名病毒的話,這些病毒同樣會保留幾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1918年,當時肆虐歐洲的‘西班牙流感’傳到朗伊爾城,七個年輕的礦工長眠在這裏。八十年後的1998年,科學家從凍土層的遺體中提取了珍貴的病毒樣本。”

米基這麽一說,周圍的人臉上這才露出了驚恐的神色。

“所以……”米基指了指遠處半山腰上隱約可見的那個墓地,“早在七十多年前,這裏就已經禁止再埋葬死亡者。也就是說,即便是猝死的人,屍體也會運回到挪威本土的。”

眾人順著米基所指的方向看過去,在半山腰上隱約能夠看到幾十個白色的十字架,不用說,那裏必然是小城以前的公共墓地。

這個時候,眾人這才明白這裏為什麽會有這麽一個不近人情的法律。這都是為了這裏的活人考慮的啊!

眾人跟著米基在城裏轉悠了一圈之後就往回走,米基還要帶大夥兒去欣賞朗伊爾城另外一個聞名全世界的地方,那裏就是有著“末日銀行”綽號之稱的“世界末日種子庫”。

這座承擔著全世界最後希望的種子庫,就位於朗伊爾港口北邊的斯瓦爾巴特機場對面的斯瓦爾巴特山上,很明顯的一座建築物,離著很遠就能看到。

“你們都看過2009年上映的那部美國災難電影《2012》吧?在那部電影中,為了防止因一場大洪水帶來的世界末日,致使人類和地球上其它物種的滅絕,人類建造了體型龐大的方形船只‘諾亞方舟’,以幫助人類和地球其它生物在末日來臨那天,得以繼續生存下去。其實這個故事的原型來自《希伯來聖經·創世紀》,在原故事中人類花費了一百二十年年才建成‘諾亞方舟’,借助‘諾亞方舟’的保護,人類逃過一劫。”米基邊走邊問。

楊靖他們都點了點頭,那部電影拍得確實有些驚心動魄,楊靖記憶中最深刻的兩部災難電影,一個就是這部《2012》,另外一部就是《後天》。前者是太陽發威,給地球來了一次大洗牌。後者雖然不如前者那麽厲害,但因為人類自己作死,讓全球變暖,導致了整個北半球進入到冰河時代。

巧合的是,這兩部電影都是出自同一名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裏奇的手。

“其實這座種子庫的構想,比《2012》這部電影還要早。種子庫最初的設想誕生於2004年的國際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公約。2005年6月,挪威政府正式提議‘諾亞方舟世界種子計劃’,這個工程得到聯合國糧農署的支持。挪威政府負責籌資,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全球農作物多樣性信托基金會及意大利國際生物多樣性學術團體出資,全球農物多樣性信托基金幫助管理種子和負責日常運營。前期建造費用約為300萬美元,每年運營費用10萬到20萬美元,2006年6月正式破土動工。”

“最終,這座種子庫的總建造成本超過了九百萬美元,全都是由挪威政府出資,所有權歸挪威政府,但裏面存儲的種子的所有權,則歸存儲種子的國家。這就像是一個銀行一樣。從十年前的2008年2月26日這座種子庫建成之後,這裏已經儲存了來自於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82.5萬種生物的種子,儲存量已經超過了八千萬粒。”

楊靖感慨道:“這麽厲害!”

“是的,這個種子庫就是這麽厲害。事實上,目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都設立有自己的種子庫,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400多家種子庫。但這裏之所以被譽為‘地球末日種子庫’,就是因為這座種子庫是其他那1400多座種子庫的‘絕對後援’。這座種子庫設計儲存能力高達三百萬種種子,可儲存高達十五億粒不同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