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三清弟子(第2/2頁)

聽到這番話,楊靖心中大定。

這座道觀雖然現在叫黛眉觀,可誰能保證以前這座道觀也叫這個名字呢?按照這位老太爺的說法,早在乾隆年間,這座黛眉觀就是從一個更早的道觀遺址上重新修建起來的,而且村子的傳說中早在明初村子邊上就有一座道觀。

至於這座道觀最早之前是不是叫越城觀,那還得親自到那裏考察一番才能確定。

反正現在穿梭的時空是二十年到三十年之間的時間節點,這個時空和原時空的時間流速比例是八比一,在原時空自己和王大地約定的時間是晚上六點,中間有九個小時的時間,換算成這個時空就是足足七十二小時,三天三夜的時間。

留給自己的時間還多的很呢。

想到這裏,楊靖也就沒有再刻意去詢問道觀的事情,而是端起酒杯來頻頻和村裏的漢子們喝酒。

這一頓飯足足吃到傍晚五點才結束,雖然飯菜算不上多麽的精致豐盛,但這卻是正宗的農家飯,二十多年後就算是有錢都很難吃到這麽正宗的農家飯了,所以楊靖也是吃了一個十分飽。

晚上楊靖就住在了大嬸家,熱情的根生叔和大嬸說什麽也要留楊靖在家裏留宿,然後楊靖就體驗了一把正宗的農家大炕的滋味。

第二天一大早,楊靖換上了已經幹了的衣服,吃過了一頓簡單但卻可口的農家早餐,然後告辭了熱情的根生叔夫婦倆,背著背包來到了村西邊的道觀。

道觀並不大,面積和昨天吃飯的宋老黑家差不多,灰墻灰瓦,門口正中央懸掛著一副牌匾,上書“黛眉觀”三字。

此時的大門已經打開,透過門,楊靖能看到不大的院子裏正有一名身穿灰色道袍的道士在掃地。

掃地的道士擡頭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門口的楊靖,隨即放下了手裏的掃把走了過來,雙手抱拳行了一個拱手禮說道:“福生無量天尊,貧道元鶴子這廂有禮了,請問這位居士有何貴幹?”

這道士的一番舉動讓楊靖在心裏暗暗點了一個贊。

首先就是這位道士的作揖就非常的標準,後世那些假道士見了人之後大都不會做這種右手握拳、左手覆於右拳之上的拱手禮,這種拱手禮才是道家和普通人見面時應該做的行禮手勢。

至於道士剛才所說的“福生無量天尊”,更是一種非常準確的道家口號,後世甚至是現在道士常說的那種“無量天尊”,其實是一種非常錯誤的道家口號。

佛道兩家都有各自的口號,比如佛教弟子開口經常要說“阿彌陀佛”或者“無量壽佛”這種口號。同樣,道家子弟也有類似的口號,但絕對不是那種錯誤至極的“無量天尊”。

真正的三清弟子在施禮的時候,嘴裏唱誦的通常都是“福生無量天尊”的尊號,如遇眾善信有不幸遭遇,則唱“無上太乙度厄天尊”或者是“無上太乙救苦天尊”,即呼喚道教大仁大慈尋聲赴感的太乙救苦天尊顯靈幫助不幸的人,救苦度厄。這種唱禮,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國。解放後,被傳訛為“無量天尊”。

佛家有“阿彌陀佛”、“無量壽佛”等諸佛稱號。“阿彌陀”是佛之名諱,而“佛”是稱號。“無量壽”即無窮之壽,以此為佛之名而稱“無量壽佛”,可謂此佛是壽的化身,這都是講得通的。

而“無量天尊”卻不然。道教有“度人無量天尊”、“福生無量天尊”、“功德無量天尊”等,這些都是完整的天尊稱號。也就是天尊分類,比如文昌帝君是功德無量天尊,但如果省略掉“度人”、“福生”、“功德”,而僅保留“無量”,也就是說將原稱號簡化為“無量天尊”,那麽還是原意嗎?很顯然,如依文尋意,“無量天尊”當解為“無窮多天尊”或“很多天尊”,像話嗎?有這樣簡稱的嗎?

所以,如果遇到開口就頌“無量天尊”的道士,那麽這個道士十有八九是假的!

就連楊靖這個不是道士的人,因為聖戒以及傳承技能的緣故,都知道在唱誦的時候不說“無量天尊”,真正的道士怎麽會唱誦這樣的尊號?道家沒有“無量天尊”這麽一個天尊。

這個道士顯然是一名真正的三清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