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殄文石碑(第2/2頁)

現在認出了這個石碑上雕刻的殄文文字,楊靖立刻就開始辨認起這些文字來。

“天祐元年,出師王屋山上清觀,遊歷天下,彼時天下大亂,動蕩不堪。天成三年,無意中發現此洞穴,驚嘆其鬼斧神工,遂在外修建越城觀並隱居於此。同光四年,結識唐突騎都指揮使李從珂……”

很顯然,這塊石碑上前面刻的字是那位越城子的一些早年的經歷。

天祐元年,那應該就是公元904年,是唐昭宗李曄用的最後一個年號。至於天成三年,指的則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的年號,這一年應該是公元910年。而同光四年,則是李存勖用的最後一個年號,同時也是李存勖在位的最後一年。

這句話說得意思楊靖也很明白,其實就是越城子自己講述他是在公元904年從王屋山的上清觀出師,然後開始遊歷天下,然後在公元911年在這裏發現了這個洞穴,又深感外界的動蕩和大亂,於是就在這裏蓋起了越城觀隱居於此,然後在公元926年認識了李從珂。

因為牽扯到傳國璽,所以在洛陽等待潛水裝備的時候楊靖也沒有閑著,而是仔細閱讀了那一段時期的歷史,因此對於這一段時期的歷史還是非常熟悉的。

在那個時期,唐失天下,群雄並起,天下分崩,整個華夏端的是爛成了一鍋粥。

李從珂是後唐的第二任皇帝李嗣源的養子,同光三年也就是公元925年的時候,李嗣源奉命往北抵禦契丹,因為家在太原,李嗣源上表請求任命李從珂為燕京內衙指揮使,莊宗不高興,改任命李從珂為突騎都指揮使,駐守石門。

第二年,魏州軍兵叛亂,李嗣源趕赴洛陽,當時李從珂在橫水率領部下由曲陽、盂縣直奔常山,與王建立會合,晝夜兼程,渡過黃河向南進軍,因此,李嗣源的軍隊聲勢大振。

李從珂的這一段經歷恰好與越城子所說的吻合,估計當時擔任突騎都指揮使的李從珂是在926年南下越過黃河的時候遇到的越城子。

而在同年,李嗣源登基成為後唐的第二任皇帝,更是把李從珂封為了河中節度使,越城子的越城觀恰好就在李從珂的管轄範圍內。也就是說,這個越城子認識李從珂的時候,是在李從珂成為後唐末帝之前的八年前。

這麽一來,楊靖就算是搞清楚了這個越城子與李從珂的關系。

“……清泰元年,受吾皇邀請,入洛京任司天台中官正。清泰三年,叛臣石敬瑭起兵,洛京朝夕不保。危難之際,皇詔貧道覲見,問詢退兵之策。奈何平貧道只是一道人,如何能平天下?後皇日益焦慮,閏十一月,石敬瑭兵臨洛京城下,皇欲行自我了斷之事,苦勸無果。

皇攜傳國璽及太後、皇後、太子登玄武樓之際,賜眾大臣以鴆酒,貧道亦在列。幸貧道多年行醫,有所準備,飲下鴆酒並未當即斃命,遂眼看吾皇引火自焚。

火滅,貧道於火場中取傳國璽,悄然出宮,回歸道觀。但奈何鴆酒毒性猛烈,余毒未清,貧道自知命不長久,遂在洞外修建機關封閉此洞。

內洞安置有傳國璽及歷年吾皇賞賜之物,外有石門封鎖,內有機關陷阱保護。貧道以殄文立此碑,吾之後輩若要進內洞,必先得貧道傳承,方能知曉入洞方法。若強闖內洞,必葬身於此!

逢三左一,逢六左斜退二,逢九進一,過陷阱。五步一伏,九步一躍一蹲,十三步右閃二尺,一氣呵成,過飛刃。左四按,右八提,前進十二跺三腳,過滾石。前四後一,左二前三,後一右三,前五左一再前七,過排箭。乾推震提,艮右旋坎左轉,可開斷龍石。”

石碑到此結束,但楊靖卻是看的驚心動魄。

他真沒有想到這位越城子的心機竟然是如此的陰險。毫無疑問,傳國璽是落在了這位越城子的手裏,但是楊靖真沒想到,這位越城子為了保護傳國璽,竟然還在這個山洞中設立了這麽多的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