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碑刻(第2/2頁)

而這些碑刻對於研究唐朝以及唐朝之前的文化,絕對是有著巨大推動作用的,所以說這些碑刻的價值並不比同時期的字畫差到哪兒去。

除了這些大家的碑刻,還有其他魏晉隋唐時期的碑刻。比如說隋朝著名書法家薛道衡的《爾朱敞碑》、東晉王曠的《善行賦》碑刻,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王曠就是王羲之的親爹。

此外,還有王羲之的五兒子王徽之的《新月帖》碑刻、東晉名家謝安的《魏陟周喪拜時議》碑刻、東晉權臣桓溫的《檄胡文》碑刻、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篆書大家李陽冰的篆書碑刻《三墳記》——值得一提的是,現存於西安碑林中的那個《三墳記》殘碑,是宋代的重刻本。

大大小小二十多塊碑刻,雖然都是絕對的國之重寶,但連續鑒賞了這麽多碑刻,即便是這些碑刻再珍貴,楊靖也都變得有些麻木不仁了。

而在這些碑刻的最中間位置,也就是楊靖最後欣賞的那一塊碑刻,竟然再次給了有些麻木的楊靖一個天大的驚喜。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這個刻有極為漂亮行草的碑刻竟然是王羲之的《喪亂帖》!

而聖戒給出的答案也證實了楊靖的猜測。

“《喪亂帖》碑刻,王羲之、胡蒙,356年。”

碑刻自然不用多說了,作者是王羲之,這就更不用說了,至於那個胡蒙,估計就是石刻工了。而公元356年,恰好是東晉永和12年。

當年王羲之寫《喪亂帖》的時候,是因為王羲之的祖墳被一毀再毀,而自己卻不能奔馳前往整修祖墓,遂寫作信劄,表示自己的無奈和悲憤之情。不僅漢代,即使是‘禮玄雙修’的東晉,這也是至苦至痛,不可容忍的。

根據這種情況,史學家判斷王羲之創作《喪亂帖》的時候應該是在東晉永和12年的八月,也就是公元356年。

現在世上現存年代最早的《喪亂帖》,是出自唐代的臨摹版本,不過在小日本的手裏收藏著。應該是小日本在唐朝派遣遣唐使的時候從唐朝國內帶回日本的。

結果哪怕是唐代的摹本,現在也成了稀世之寶。

而自己現在發現了《喪亂帖》的碑刻,這顯然要比唐摹本要高档了一百倍啊一百倍。只要這塊碑刻面世,那麽華夏從此就可以不用為那本唐摹本而心疼了。

你們小日本有啥了不起的,收藏的不過是唐摹本,看看咱這裏是啥?這可是正兒八經的王羲之手書的《喪亂帖》碑刻真跡啊!

這些碑刻,尤其是最後這塊《喪亂帖》的碑刻,真的是一個喜出望外的收獲。

楊靖估摸著這些碑刻應該都是李從珂賜給越城子的,或者有一些是越城子自己收藏的。畢竟從之前的那兩塊石碑來看,這個越城子還是非常喜歡碑刻的,甚至就連交待自己的後事,他都是通過碑刻來完成的。

如此喜歡碑刻的道人,在深得後唐末帝李從珂信任的情況之下,必然會大肆的收藏一些碑刻。

歷史上的魏晉隋唐時期的碑刻已經幾乎沒有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了,即便是殘碑也是極為罕見的。而越城子因為把這些珍貴的碑刻留在這個陵墓中,結果卻完好無損的保存了一千多年!

正所謂“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草一木自有天定,一飲一啄自由前緣”。要不是越城子這麽喜歡碑刻,要不是他把這些收藏起來的碑刻全都留在身邊陪葬,估計這些碑刻早就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華夏老祖宗的傳承又將缺失很精彩的一部分。

楊靖忽然覺得這個越城子真是自己命中的貴人,不僅讓自己得到了傳說中的傳國玉璽,竟然還額外的收獲了這麽多珍貴的碑刻,難道這個越城子活著的時候,欠了自己前世很多錢?所以才在一千年以後用這種方式來償還自己?

容不得楊靖不這麽想,實在是今天晚上的收獲太大了,大到楊靖自己都有些疑神疑鬼了。